医学 >>> 临床医学 >>> 临床诊断学 保健医学 理疗学 麻醉学 内科学 外科学 妇产科学 儿科学 眼科学 耳鼻咽喉科学 皮肤病学 神经病学 精神病学 急诊医学 核医学 护理学 临床医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临床医学 院士相关记录279条 . 查询时间(0.296 秒)
经中共中央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于2024年9月29日上午10时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向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分别授予“共和国勋章”“友谊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奖章并发表重要讲话。
有这样一位医者,他确立了攻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上海方案”,却放弃申请专利,只为让更多患者受益。他为国家培养大批医学人才,桃李满天下,他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终身教授、“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王振义。
中国工程院院士、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教授钟南山团队在全球范围内首次提出“肿瘤呼吸病学”这一学科概念,并将其命名为Onco-Respirology。相关成果近日在线发表于《癌症趋势》(Trends in Cancer)。
2015年,葛均波等人提出泛血管疾病的概念,并开始在全国建立泛血管疾病管理中心,把内分泌、心血管疾病、肾脏血管疾病、周围血管疾病等放在一个平台上。迄今全国已有近500家大型医院建立了泛血管疾病管理中心。人工智能和元宇宙能够将各类信息更好地整合到一个平台上。
“如果将医学比作一块钢,则这是一块由多种元素混合造就的、能够承担照护人的生命健康这一极致使命的全要素‘合金钢’。这块钢除了生命科学的元素,还包括数学、化学、物理、地理、天文等理学的内容,还有工学的成分,只有这样才能造得出CT、制得成药物。社会科学如经济学、法学、社会学、政治学,同样是医学的重要基础,是‘合金钢’的重要元素,但这却恰恰是当今医学界所严重缺乏的。社会科学讲的是人际关系、讲的是人际之间的...
真菌性角膜炎是一种严重的眼部真菌感染,是中国感染性角膜病致盲的首位病因。这种疾病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植物伤害、眼科手术、配戴隐形眼镜、广泛使用抗生素和皮质类固醇,以及免疫系统受损等疾病。
为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集聚教育系统专家资源,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上海市教育系统关工委“陈赛娟工作室”近日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正式揭牌。
2024年5月8日下午,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吉训明院士会见芝加哥大学助理副校长Katie Hrinyak一行,洽谈两校合作事宜。芝加哥大学医学中心外科学教授Michael Millis、芝加哥大学北京中心主任戈泽宁、项目主管李霞,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普外中心主任栗光明、普外中心主治医师李文磊、首都医科大学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处长马路参加了座谈交流。
“介入医学作为一门在医学影像引导下进行的非直视诊疗学科,是与内科、外科并驾齐驱的第三大学科,也是心脏、血管、肿瘤等疾病治疗的重要手段,且具有微创性、可重复性、定位准确以及并发症少等诸多优势。”近日,在第二十七届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心脏病学大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葛均波指出,对于冠心病、缺血脑卒中、外周动脉疾病等以血管堵塞为特征的病症,介入医学以“疏”为治疗原则;对于肿瘤、动脉瘤、出血脑卒中等以增生或破裂...
黄家驷(1906.7.14—1984.5.14),江西玉山县人,胸外科学家、医学教育家,我国胸心外科奠基人之一,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33年毕业于协和医学院,获医学博士学位。1935年到上海医学院任教。1941年赴美留学,获美国外科专家和外科学硕士两项证书。1945年回国,历任上海第一医学院副院长兼中山医院、上海胸科医院院长。1958年调任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协和医科大学校长。曾任中国科...
2024年2月24日,由云南腾冲科学家论坛中心、腾冲市人民政府、温州医科大学、昆明医科大学等单位联合主办2024腾冲科学家论坛院士讲坛“健康中国,温泉医康养新思路”活动在腾冲举办。
澎湃新闻记者从相关方面获悉,我国创烧伤专业主要开创者之一、中国工程院院士、原解放军第304医院副院长盛志勇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2024年1月27日在北京逝世,享年103岁。
2023年12月21日下午,“王振常院士精准与智慧影像实验室”在北京友谊医院(通州院区)成立。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友谊医院党委常委、副院长王振常,北京市人才工作局联系服务处处长李欣,首都医科大学党委书记呼文亮,市医院管理中心副主任郭胜亚,北京友谊医院党委书记、理事长辛有清,北京友谊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张澍田,共同为实验室揭牌。
“作为一名医生,应该尽可能汲取广博的知识,不要局限于自己的专业领域,这样才能更好地造福患者。”2023年11月30日,一位跨越世纪的期颐老人,迎来了他从医执教75周年和他99岁的生日,他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原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校长、上海血液学研究所首任所长、1948届校友王振义。
“尽管我们近些年发表的高水平论文数量有所增加,但必须承认的是,我们的医学科学研究水平与科技先行国家还有较大差距。我们在个别研究方向的个别点上有所突破,产出一些能发表在高水平期刊上的一流成果,但这些点还没有形成面。”在近日举行的第九届“柳叶刀-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与健康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王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坦陈。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