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环境科学技术 >>> 环境科学技术基础学科 环境学 环境工程学 环境科学技术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环境科学技术 Nature相关记录47条 . 查询时间(0.296 秒)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阴永光课题组在人为活动塑造鱼类汞浓度水平的地理差异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相关成果以“Human activities shape important geographic differences in fish mercury concentration levels”为题,在线发表于Nature Food (https://doi.org/10.1038/ s43016-0...
2024年7月31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科学与工程学院(水土保持研究所)岳超研究员团队在国际著名综合性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题为“Substantial terrestrial carbon emissions from global expansion of impervious surface area”的研究论文。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深圳研究院邱玲花副研究...
平流层臭氧损耗会使到达地球表面的紫外线增加,危害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大气中四氯化碳(CCl4)对平流层臭氧损耗有重要影响。其最新排放状况和潜在排放源需持续关注和探索。浙江大学方雪坤研究员团队于2021-2022年在中国东部两个观测点位进行现场观测,获取了约12000个CCl4空气样品,首次基于本地化的观测数据反演了中国东部CCl4的排放量,并通过对大量工业源样品进行分析,识别了CCl4的潜在排放源...
2024年2月8日,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唐立娜研究员领衔的国际合作团队在Nature发表题为Cultivate urban trees for nature-based climate solutions的通讯文章。文章指出应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来种植和管理城市树木,以实现对人类和环境综合效益的最大化。
近日,浙江工商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2020级硕士研究生吴梦然在徐颖峰副教授和冯华军教授的指导下,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国际顶级期刊Nature Water发表题为“Sustainable microalgae extraction for proactive water bloom prevention(可持续微藻捕获用于水华主动预防)”的研究论文。报道一种光热磁耦合的悬浮吸附体 (SMAG),集成了...
作为城市的重要组织部分,城市湿地在水源供给、增湿降温、雨洪调蓄等多个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2024年国际湿地日主题定为“湿地与人类福祉”。在此背景下,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毛德华研究员等在12月5日出版的Nature发表题为“Rescue urban wetlands for flood resilience”的通讯文章(Correspondence),总结城市湿地在抵御气候变化危...
核能是清洁低碳、稳定高效的基荷能源,在实现“双碳”目标、确保能源安全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保证核燃料供应的安全和开采的环保是核能可持续发展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铀作为重要的基础核燃料,目前主要来自陆地矿山开采。根据核能的发展趋势预测,陆地铀储备将在百年内枯竭。同时,在铀矿的开采和提炼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含铀废水,威胁矿区周边生态环境安全。因此,铀矿废水处理及其资源化能够兼顾环境与能源效益,对减少...
2023年7月16日,张东教授团队与墨尔本大学Mark Elgar教授团队合作以“Short-term particulate matter contamination severely compromises insect antennal olfactory perception”为题在《 Nature Communications》 发表论文,发现了较低浓度颗粒污染物的短期暴露对昆虫的多种重...
种子还能自发钻土?这正是大自然的神奇之处。有种名叫牻牛儿苗(Erodium)的植物长着“钻头形”种子,会在下雨或湿度增高时,把原本螺旋扭紧的身体展开,将种子头推入土里,从而免于被鸟类等动物掠食,也免受恶劣环境的影响,使种子更易于生根发芽。
黑碳气溶胶是化石燃料和生物质不完全燃烧的产物,具有强烈的吸光性,是仅次于二氧化碳的大气升温气候强迫因子。黑碳沉降到雪冰中会导致雪冰表面反照率降低,从而加速冰川和积雪的消融,进而改变区域的水文过程以及水资源变化。青藏高原被誉为“亚洲水塔”,是亚洲数条大江大河的发源地,水资源变化事关十亿人口的用水安全。
始于距今200–300万年前的大冰期气候塑造了第四纪以来的海洋和陆地环境格局,以及与之相关的生物群落,包括人类的出现和演化。在这之前的上新世和中新世,地球气候则相对温暖,是距离现代最近的地质温暖期,这期间仅南极发育了大规模冰盖,而北半球仅发育了零星的小规模冰盖。这一情景与目前两极冰盖变化趋势极为相似。在距今1万年多前的末次冰盛期,北半球高纬度地区和南极发育着大规模冰盖,冰盖面积约占全球陆地面积的1...
旱区(drylands)是指年平均降雨量与潜在蒸散发之比小于0.65的区域,是最易受气候变化影响的地区之一,生态环境脆弱,荒漠化风险高。中国旱区分布广、类型多。1980-2000年间全球旱区扩张约4%,其中中国旱区扩张面积占比达1/3。针对中国旱区生态系统变化、驱动机制及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效应的系统性研究不足,2021年11月9日,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傅伯杰院士团队在《自然综述:地球与环境》(...
2021年10月21日,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周丰课题组在Nature Food上发表题为“Global mapping of crop-specific emission factors highlights hotspots of nitrous oxide mitigation”的研究论文,首次揭示了全球农田氧化亚氮(N2O)排放因子(EF)的空间分异及其生物地球化学机制,并量化了全球农田N...
2021年2月10日,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方雪坤研究员以共同第一作者身份,联合多国学者在Nature上发表研究论文,论文结果表明自2018年以来中国东部地区的CFC-11(CCl3F;一氟三氯甲烷)排放量呈现快速下降趋势,贡献了约60%的全球CFC-11减排量。而之前预期的臭氧层恢复的延迟将会避免。该研究联合了英国布里斯托大学、韩国庆北大学、日本国立环境研究所、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美国加州大学圣地...
近日,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牵头的“新兴污染物的环境效应与调控”青年交叉科学创新群体,在新兴污染物的生态毒理效应、生物对新兴污染物的响应与适应机制、新兴污染物的联合修复技术等若干前沿科学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中取得系列重要进展。为了阐明新兴污染物的环境效应,支撑相关防治政策法规的制订,实现环境技术干预下的健康保障,该青年交叉科学创新群体在生物对新兴污染物的响应与适应机制研究方面,深入解析了淡水植物对纳米塑...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