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信息与通信工程 >>> 信息处理技术 通信技术 广播与电视工程技术 雷达工程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信息与通信工程 图相关记录4946条 . 查询时间(2.898 秒)
路由验证和路由查找是实现安全路由和高效转发的关键技术,随着网络规模和网络流量的持续增长以及大范围路由异常事件的频发,路由查找和路由验证均面临严峻的性能挑战。我中心前瞻实验室团队围绕上述挑战开展深入研究,提出一系列创新算法与机制,部分算法已在实际系统部署应用。2025年1月6日,相关的三篇论文分别被计算机网络与系统领域的国际会议USENIX NSDI (CCF A) 2025、IEEEINFOCOM...
近日,河南新乡石油在130座加能站安装无线网络设备,采用AP(无线接入网点)组网方式搭建内网无线环境,实现加油现场无线网络信号全覆盖,解决收银POS机4G信号弱等问题,有效提升客户消费体验。
2024年12月19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空天激光技术与系统部研究团队在基于激光时频同步的精密测量研究方面取得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分别以“Highly accurate absolute optical transfer delay measurement over a long distance assisted by the pulse time signal”和“High-per...
果实是促进被子植物辐射分化的创新性状,含有多种维持人类生命健康的必需营养成分。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果实在被子植物中呈现丰富的多样性如颜色、形状、大小和质地等。通常,这些性状与特定的种子散播策略高度适应。既往研究陆续揭示了果实发育过程和相关基因调控网络,但果实多样化产生的分子进化机制尚不明确。
2024年来,随着全球变暖不断加剧,多地区同时出现极端高温事件的频率显著上升。这一现象使得人类社会在应对极端气候挑战方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风险。2022年8月,欧洲东部、中国南方及北美西部同时遭遇了破纪录的极端高温热浪。然而,对于这一协同热浪事件的成因机制以及外强迫与内部变率各自的贡献尚缺乏深入、系统的认识。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陈彦教授团队在非接触心脏活动感知研究领域取得重大进展。研究团队首次发现并利用心脏机械活动谐波中的“拍频效应”这一重要物理现象,成功克服了远场条件下由呼吸运动引起的大数量级干扰。在无需任何模型训练的情况下,他们利用毫米波雷达技术实现了高精度的非接触人体心脏活动监测。这项研究成果标志着非接触心脏监测技术迈入新阶段,为心血管疾病的早期预防与长期监测提供了创新解决方案。相关研究成果以“Mo...
吴月娥,1977年出生,硕士生导师,副教授。2000年获得燕山大学工业自动化仪表专业学士学位、2003年获得燕山大学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专业硕士学位、2005年获得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博士学位。
邵春莉,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2017年12月获合肥工业大学电气工程专业工学博士学位。现任教于安徽大学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工业时间序列是反映生产过程的结构化数据。工业时间序列的分析和预测对优化工业流程、提升效率具有重要意义。而工业生产过程的动态变化导致时间序列数据分布漂移,使得传统静态预测模型无法长期保持高效性。传统的模型更新方法如重新训练的计算和存储成本高昂,增量微调的方式易导致已学模式的灾难性遗忘。这限制了现有模型在非平稳工业环境中的应用效果。
尹海涛,男,博士,南京邮电大学自动化学院、人工智能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12年12月博士毕业于湖南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专业,2013年3月入职南京邮电大学。入选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南京邮电大学“1311人才计划”鼎新学者。
2012年1月毕业于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获得国家重点学科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专业博士学位。同年进入南京邮电大学自动化学院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2016年晋升副教授,2018年至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学院访问交流。
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数据中心已成为现代社会的“数字大脑”,在推动数字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应对数据中心对电源的苛刻需求,如低电压(<1V)、大电流(>1000A)、快瞬态(>1000A/μs) ,上海科技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智慧电气科学中心(CiPES)王浩宇团队此前提出了电流模式恒导通时间(COT)控制多相串联电容跨电感式稳压器,能够结合串联电容、跨电感式稳压器(TLVR)和电...
无瓣海桑(Sonneratia apetala)是红树林优良乔木树种,为了恢复因沿海开发而受损的红树林,该红树林树种已在中国被广泛引种以用于造林和再造林。然而,无瓣海桑具有一定的竞争和扩散能力,其潜在的入侵能力引起了我国学者的广泛担忧和关注。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所地理景观遥感学科组的赵传朋和贾明明副研究员为解决遥感影像成本限制对精细化红树林物种制图的影响,提出了将亚米分辨率谷歌地球影像和深度学习相结...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思考未来、规划未来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能力之一。心理学中常以未来取向(future orientation)来衡量个体关注未来、偏好未来的程度。许多研究已表明,未来取向能促进个体的自我管理、长期规划、延迟满足等诸多未来导向行为(Johnson et al., 2014; Strathman et al., 1994)。
深海装备长期可靠服役离不开涂层、牺牲阳极等腐蚀防护材料的综合保护,然而深海复杂环境下牺牲阳极长期使用过程中失效规律缺乏有效数据支撑,严重限制了高效深海牺牲阳极材料设计优化,亟需突破深海环境牺牲阳极实海评价原位监测技术,为新型深海高效牺牲阳极的快速开发提供有力依据。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