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核聚变工程技术 系统”相关记录28条 . 查询时间(1.25 秒)
![](http://www.firstlight.cn/upload/imgfile/20251/9/202519143550795.png)
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材料综合性能研究平台完成首批系统验收(图)
聚变堆主机 关键系统材料 研究平台 系统验收
2025/1/9
![](http://www.firstlight.cn/upload/imgfile/20233/3/2023339248582.jpg)
2022年10月9日,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CARFT)首根环向场(TF)线圈全尺寸导体完成运输交付。该导体总长936.05米,是目前国际上尺寸最大、长度最长的CICC导体。
环向场(TF)线圈课题承担的导体生产任务包括1根验证导体及9根超导导体的制造及检测。此次交付的导体用于验证导体集成及线圈绕制工艺。导体包装后尺寸为直径4米、高度5.5米、重量36吨,装车后运输高度高达6.1米。
![](http://www.firstlight.cn/upload/imgfile/20226/22/20226221649113.jpg)
中核同创(成都)科技有限公司成功设计研制全国首套反场箍缩脉冲电源系统(图)
中核同创 反场箍缩 脉冲电源系统
2022/6/22
聚变堆中性束注入系统的电偏转器概念设计
负离子源 中性束注入 电偏转
2022/3/15
![](http://www.firstlight.cn/upload/imgfile/20215/17/2021517132056716.jpg)
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开始组装磁体系统(图)
国际热核聚变 实验堆 组装 磁体系统
2021/5/17
2021年4月21日,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第六个极向场(PF6)线圈插入托卡马克装置。这标志着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磁体系统开始组装,磁体系统将控制反应堆等离子体的形状和稳定性。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2025年在法国卡达拉希产生第一束等离子体,氘-氚聚变实验将于2035年开始。
2021年4月10日,由中核集团中核二三承担的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气体注入系统复合管道产品制造项目在广东惠州全部完成,最后一批产品将于近期运往法国。该项目的完成,是中核集团为ITER计划顺利推进以及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推动人类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中国力量的具体体现。“人造太阳”是可控核聚变装置的俗称,是全球核聚变人一代代接力奔跑,致力于照亮人类未来的终极能源梦想。ITER是规模仅次...
![](http://www.firstlight.cn/upload/imgfile/202010/12/2020101216264652.png)
聚变堆时序失效系统可靠性评价理论及方法研究获进展(图)
聚变堆时序 失效系统 可靠性 评价理论
2020/10/12
近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核能安全技术研究所在聚变堆时序失效系统可靠性评价理论及方法研究方面获得新进展。研究人员开展了聚变堆时序失效系统可靠性建模和分析方法研究,基于动态故障树建立了一体化除氚系统的时序失效模型,发展了一套基于动态二叉树的可靠性评估方法,为聚变堆时序失效系统可靠性评估提供了理论和方法支持,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聚变工程领域期刊Fusion Engineering and D...
![](http://www.firstlight.cn/upload/imgfile/202010/16/2020101693154283.png)
近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核能安全技术研究所在聚变堆时序失效系统可靠性评价理论及方法研究方面获得新进展。研究人员开展了聚变堆时序失效系统可靠性建模和分析方法研究,基于动态故障树建立了一体化除氚系统的时序失效模型,发展了一套基于动态二叉树的可靠性评估方法,为聚变堆时序失效系统可靠性评估提供了理论和方法支持,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聚变工程领域期刊Fusion Engineering and D...
![](http://www.firstlight.cn/upload/imgfile/20219/8/202198154510171.jpg)
基于射频负离子束源的中性束注入系统是未来聚变堆的重要子系统,作为一种更加高效的加热方式,对实现聚变堆点火和燃烧等离子体控制具有重要意义。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项目将研发基于射频负离子束源的中性束注入系统列为必须发展的技术和必须实现的突破。射频负离子束源是其中最关键的核心设备,具有射频馈入稳定性要求高、束引出面积大、连续运行时间长、负离子产生难且易损失的典型特征,研发射频负离子束源整套技术是...
高能电子成像直线加速器低电平控制系统研制
数字低电平 IQ解调 反馈控制
2020/1/16
为了能开展高能电子成像相关实验研究,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建造了一台S波段的射频电子直线加速器。为保证实验用束流品质和加速器稳定运行的要求,设计了一套低电平控制系统,利用上下变频、IQ解调技术,实现了相位的反馈控制。本文介绍了低电平控制系统的设计及数字化算法的实现,给出了系统闭环实验的测试结果,实现相位控制精度达到±0.5°(峰峰值)和0.110 8°(均方根)。该系统利用成熟的商业化模拟微波器...
![](http://www.firstlight.cn/upload/imgfile/201912/6/201912693512144.png)
华北电力大学核科学与工程学院陆道纲教授团队论文在核反应堆系统设计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2019年学术年会中获奖(图)
华北电力大学 核科学与工程学院 陆道纲 论文 核反应堆系统设计技术 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2019/12/6
2019年8月18-20日,核反应堆系统设计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2019年度学术年会在四川成都举行。来自全国多家科研院所、高校和相关企业的近300名专家、师生出席。我院陆道纲教授团队多名研究生参加本次学术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