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光学工程 >>> 光学仪器及技术 >>> 光学仪器 光电检测技术 光学系统设计 光学元件加工 薄膜光学及技术 光计量技术 近场光学及纳米检测技术 辐射度学和色度学 光谱技术 红外技术 空间光学 海洋光学 天文光学 生物医学光学 光学综合装置及工程设备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光学仪器及技术 院士相关记录30条 . 查询时间(0.328 秒)
2024年9月13日,清华大学自动化系戴琼海院士、吴嘉敏副教授,基础医学院郭增才副教授作为共同通讯作者在Cell上发表了文章Long-term mesoscale imaging of 3D intercellular dynamics across a mammalian organ,宣布了新一代介观活体显微仪器RUSH3D系统的问世,在兼具厘米级三维视场与亚细胞分辨率的同时,能够以20Hz的高...
2024年7月20日,阎锡蕴院士团队应邀在《Nature Reviews Bioengineering》杂志上发表了题为"Designing nanozymes for in vivo applications"的综述文章,该文全面梳理了纳米酶催化医学的代表性研究进展,探讨了切实可行的体内应用设计策略,展望了纳米酶临床转化的挑战与前景。
碳纳米管具有轻质、高强、高模、高导电、高导热等优异特性,被认为是新一代超高性能纤维的理想组装基元。然而,受限于碳纳米管跨尺度组装难题,碳纳米管纤维的强度仍远低于其理论强度。
氧化物负载的贵金属催化剂是多相催化剂中最为普遍且被广泛应用的催化剂,在工业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金属与载体之间的强相互作用(SMSI)以及载体表面缺陷(空位、台阶等)通常被认为是贵金属原子锚定在可还原氧化物(TiO2、CeO2)载体表面的关键因素。贺泓院士团队与昆明理工大学宁平-李凯教授团队、香港城市大学曾晓成教授团队、宾夕法尼亚大学Joseph S. Francisco教授团队合作研究,提出...
2023年3月17日下午,在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以下简称文献中心)党委的领导下,文献中心妇委会、工会和团委共同策划组织,邀请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匡廷云作报告。文献中心党委书记李猛力出席报告会并致欢迎辞。文献中心50余名女职工、女同学参加了本次讲座。讲座由文献中心妇委会主任鞠文红主持。
2021年4月12日上午,安徽省召开2020年度全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暨加快科技创新攻坚力量体系建设推进会,会议公布了2020年度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人员名单。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研部杜江峰院士获安徽省重大科技成就奖。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研部作为第一完成单位的成果共获安徽省自然科学一等奖5项(全省共9项),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自然科学三等奖3项。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院郭光灿院士团队在光力系统的全光远程同步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该团队董春华教授及其合作者邹长铃等将微腔内的光辐射压力引起的机械振荡加载到泵浦光上,经过5km长的单模光纤传输后激发另一微腔内的机械振荡,通过光学模式和机械模式的有效调控从而实现了两个光力系统的全光远程同步。相关研究成果2022年8月5日发表在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选为“PRL Edito...
应哈尔滨工业大学仪器科学与工程学院谭久彬院士、王伟波教授邀请,澳大利亚工程院院士、悉尼科技大学金大勇教授于2022年5月16日(国际光学日)做客哈尔滨工业大学“国际学者云课堂&仪器大讲堂”,介绍时间分辨、超分辨、多模态、跨尺度成像仪器研发与进展情况
阿尔茨海默症是一种典型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常伴随着物体识别记忆等认知功能障碍。然而,导致短时记忆损伤的神经环路机制目前尚不明确。 2022年2月22日,《Nature Communications》(《自然·通讯》)在线发表了骆清铭院士团队的研究成果:Acetylcholine deficiency disrupts extratelencephalic projection neurons in...
2021年7月21日是王大珩院士逝世十周年的日子,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联合中国光学学会、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长春理工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仪器信息网特别召开王大珩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忆与王大珩先生的交集点滴和传承王大珩先生的科学家精神。现场媒体记者有幸采访到谭久彬院士,共话新时代科学家精神,探讨新一代国家测量体系建设和仪器强国建设之路。
环境问题是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着力解决生态环境问题,是我国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近日,由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安光所刘文清院士带领环境光学团队编写的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环境光学与技术》由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发行。本书展现了刘文清院士团队在当前环境光学监测技术的若干前沿进展中积累总结,以及自主研发的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大气环境综合立体监测系统及其应用方面的成果。
2021年3月1日,《Nature Methods》(自然—方法)以长文形式刊发了中国科学院院士、海南大学校长骆清铭教授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论文题为“High-definition imaging using line-illumination modulation microscopy”(用线照明调制显微术实现高清成像),开发了线照明调制显微术并实现了高清成像。
应中国林科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邀请,著名学者、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倪永浩教授于2020年12月15日至12月28日分别以“Creating a Sustainable Lifestyle from Lignocellulose”,“Value-added Lignocellulose material applications: Electronic packaging to energy stora...
郭光灿院士团队在非互易光子器件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该团队的董春华研究组首次利用回音壁模式微腔中腔光力的非互易特性,实现了全光控制的非互易多功能光子器件,并首次实现集成光学定向放大器。此成果于2018年5月4日在线发表在国际权威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2020年5月4日,上海交通大学医疗机器人研究院院长杨广中教授作为通讯作者的研究论文《Fiber‐Optic SERS Probes Fabricated Using Two‐Photon Polymerization For Rapid Detection of Bacteria》以封面论文形式在《Advanced Optical Materials》杂志上发表。该研究提出了一种通过简单、精确与...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