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水文学 碳”相关记录39条 . 查询时间(0.281 秒)
武汉植物园在揭示岩性对河流生态系统内源性碳的影响研究中取得进展(图)
河流 生态系统 同位素
2024/8/14
溶解无机碳(DIC)为初级生产者提供碳,随后转移给流水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在全球范围内,大约60%的河流DIC来自土壤呼吸,其余主要来自碳酸盐矿物。碳酸盐岩的化学风化比硅酸盐岩快,并且具有较高的同位素值。因此,以碳酸盐岩为主的流域河流中DIC浓度和δ13C往往较高。因此,岩性应是河流δ13C和DIC浓度的关键驱动因素,进而通过初级生产调节藻类的δ13C特征。尽管研究已经探索了流域(如土地利用、流域...
中国科学院地化所在不同土地利用下岩溶碳汇机制及对碳中和的贡献(图)
无机碳 土壤 水文
2024/6/25
基于以上科学问题,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刘再华研究员带领的喀斯特水-碳循环研究小组,以土壤、岩溶含水介质初始条件相同,土地利用方式不同的贵州沙湾水-碳通量模拟试验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控制性实验讨论在相同气候因子、流域边界清晰及不同土地利用(裸岩、裸土地、耕地、草地和灌丛)下连续6年的水文水化学、碳同位、有机碳、无机碳通量差异控制机制,评估土地利用调整对区域碳中和的贡献。
内陆水体向大气中释放大量温室气体,是全球碳循环的重要环节。湖泊通常被认为是二氧化碳(CO2)源,其通量特征受到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水库和大坝建设等人类活动通过改变河流和湖泊的水文节律影响内陆水体碳交换。以往研究认为,拦河筑坝增加了水库和下游河流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但鲜少有研究量化河流水文变化对下游湖泊温室气体动态的影响。三峡大坝是全球最大的水利工程,自2003年投入运行以来,显著改变了长江...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流域地理与生态水文团队在《Science Bulletin》揭示近20年青藏高原水体的碳源汇特征(图)
《Science Bulletin》 青藏高原 水体 碳源汇特征
2023/1/1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生态水文课题组在《ACS earth and space chemistry》揭示吞吐型湖泊水—气界面碳交换驱动机制(图)
生态水文课题组 《ACS earth and space chemistry》吞吐型湖泊 水—气界面碳交换
2023/1/11
全球水伙伴(中国 黄河)、黄河研究会开展黄河内蒙古河段沙漠补水和节水减碳情况调研
黄河 沙漠补水 节水减碳
2023/4/27
2022年8月29日至9月2日,全球水伙伴(中国黄河)、黄河研究会组织专家组,开展黄河内蒙古河段沙漠补水情况和节水减碳情况调研,来自水利部、郑州大学、清华大学、黄委国科局、水利部牧区水利科学研究所、黄科院等单位和组织的8名专家参加考察调研。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科院开展长江源典型湿地生态系统碳储量专项科学考察
水利部 长江水利 长江源典型湿地生态系统 碳储量考察
2022/9/14
近日,长江委长江科学院组织开展长江南源当曲湿地生态系统固碳潜力与碳储量专项科学考察,获取当曲湿地生态系统碳通量与碳储量观测数据,为开展高原湿地生态系统碳中和贡献评估提供了数据支撑。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在青藏高原沼泽湿地固碳研究中取得进展(图)
青藏高原 沼泽湿地 固碳
2022/9/7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空间信息团队在河口碳循环研究方面取得进展(图)
河口碳循环 碳负排 河口水体 水文变化
2022/4/29
深圳先进院空间信息团队在河口碳循环研究方面取得进展(图)
空间信息 河口碳循环 水文变化
2023/8/9
2022年4月26日,数字所空间信息研究中心陈劲松研究员团队,联合美国德州农工大学胡欣平副教授团队在河口碳循环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通过对墨西哥湾西北部泻湖河口群2014至2018年月度和季度的现场采样分析,计算出整个区域的碳循环受到水文变化的直接影响,即飓风或暴风雨带来的汛期会使得河口CO2排放短时间内增高2~10倍。同时,基于质量平衡的总碳收支模型计算得出,如红树林、盐沼等滨海湿地成为半干旱地...
河流是海洋与陆地生态系统的连接纽带,连接着陆地和海洋两大活动碳库,河流碳循环是全球碳循环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全球河流每年向海洋输入0.38-0.5Gt有机碳,其中的55%都是以溶解性状态存在。目前河流溶解性有机碳(DOC)研究已经成为当今碳循环研究的热点,河流DOC的成分较为复杂,不同流域河流DOC来源存在明显差异。研究河流水体DOC的来源及其影响因素,有助于掌握全球碳收支和定量估算人类活动对河流碳...
为深入了解湿地周丛生物碳(C)、氮(N)、磷(P)生态化学计量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对贵州草海湿地4种不同生境(湖滨带、人工湿地、农田沟渠、污水处理厂)中周丛生物两个生长阶段(生长期和衰老期)的C、N、P生态化学计量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水体营养指数依次为污水处理厂(51.55±4.50)>农田沟渠(50.41±4.50)>人工湿地(47.20±6.72)>湖滨带(41.86±6.91),湿地...
浮游生物是湖泊食物网的重要组成,其碳、氮稳定同位素能够反映元素地球化学循环和食物来源的波动,是了解水域生态系统结构变化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选取云南4个不同类型湖泊,开展浮游生物碳、氮稳定同位素组成(δ13C、δ15N)的季节变化与湖泊对比研究.大型深水湖泊(抚仙湖和阳宗海)中,浮游植物δ13C值在夏、秋季(-20.34‰±1.98‰)显著高于冬、春季(-28.00‰±2.51‰),反映夏秋季藻类生...
全球河流每年向海洋输入0.38-0.5 Gt有机碳,其中的55%都是以溶解性状态存在。溶解性有机碳(DOC)是河流输运碳的主要形式之一,全球河流DOC平均含量为5-6mg/L,河流DOC的成分及来源较为复杂,是当今碳循环研究的热点。河流输送到海洋的DOC受自然和人为双重因素的影响,不同流域类型的河流DOC存在显著的时空差异。研究河流水体有机碳的来源及通量,有助于掌握全球碳收支和定量估算人类活动对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