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哲学 学说”相关记录42条 . 查询时间(0.12 秒)
霍布斯的主权学说存在着权威主义与自由主义的内在冲突。在强调主权的绝对权威的同时,霍布斯又认真地保留了真正的臣民自由,这使得主权者面临着来自臣民的反向自由限定。这一理论冲突表明:霍布斯的主权学说在理论上并不是自洽的。如此冲突的根本缘由是:主权者所承当的人造人格与自然人格并不是同一的,其人造人格与臣民自由有着逻辑生成意义上一致性,但其自然人格与臣民自由之间的关系却未必如此;这两者之间理论的不一致在特定...
通常认为,作为斯多亚派情感论基础的心理一元论与不自制(akrasia)现象是不相容的。在此背景下,塞涅卡对愤怒的复杂界定,尤其是对“impotens”(无法控制)一词的使用,或被视为斯多亚派的心理一元论嫁接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多元灵魂观的结果,即承认愤怒是一种不自制现象;或被认为是对正统斯多亚派的心理一元论的完全继承,即否认任何意义上的不自制。基于对“摇摆模式”与“共时模式”两种解释进路的评析,...
莱布尼茨是最后一位经院逻辑学家,也是第一位现代逻辑学家。但传统的逻辑史家只注意到了他的第一个方面,而忽略甚至贬低他的第二个方面。事实上,莱布尼茨不仅创造了不同类型的亚里士多德逻辑形式系统,部分地预见了布尔的逻辑代数演算,而且还有极为丰富的命题逻辑思想,尤其是他的真性和道义模态命题逻辑在相当程度上预见了现代意义上的真性模态逻辑和道义模态逻辑,构成了现代逻辑早期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这种意义上讲,莱布...
作为当代著名的哲学家、逻辑学家,冯契对逻辑范畴作了开拓性的探索:阐明了逻辑范畴的辩证本性和特点;考察了逻辑范畴体系与认识的辩证运动;建构了以“类”、“故”、“理”为骨架的逻辑范畴体系;探讨了以“类”、“故”、“理”为骨架的逻辑范畴体系的方法论意义。
“区别、平行、补充”于“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学说”的“万氏双螺旋的剩余价值学说”(补充与修改)
市场计划经济 资本社会主义 按资分配 按劳分配 有偿 无偿 生存 共融 效率 私性 公性 公平 双螺旋的剩余价值
2015/5/25
对于马克思所指的“剩余价值”全部是工人的劳动所创造的,从过去在变革中出现的实际问题百年来始终未予科学的释解,为何能创造出“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剩余价值?其能量从何转化而来?对产生出的任何结果而言,从来的产生的原因均不是单打一的原因,均是错综复杂的甚至是互相抵触的因素的集合体才成为真正的原因的!对产生出的任何结果而言,从来的产生的原因,在时间链条发展史过程中,均有“始源性”的原因跟“继发性”的原...
“区别、平行、补充”于“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学说”的“万氏双螺旋的剩余价值学说”(补充)
市场计划经济 资本社会主义 按资分配 按劳分配 有偿 无偿 生存 共融 效率 私性 公性 公平 双螺旋的剩余价值
2015/5/25
对于马克思所指的“剩余价值”全部是工人的劳动所创造的,从过去在变革中出现的实际问题百年来始终未予科学的释解,又从“公理化系统、形式逻辑三段论的大小前题”等,知道马克思所指的“剩余价值”全是工人的劳动所创造的是局部真理! “能量守恒”,为什么能创造出“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剩余价值?其能量从何转化而来? 对产生出的任何结果而言,从来的产生的原因均不是单打一的原因,均是错综复杂的甚至是互相抵触的因素...
中国传统哲学中主体修养学说的认识论意义
修养学 认识论意义 中国传统哲学
2014/1/8
在中国传统哲学中,有着丰富的关于主体修养的学说。其中,大部分是讲道德养成过程中的主体修养问题,不过也有相当部份是讲认识过程中的主体修养问题。而且,即使是那些有关道德主体修养方面的论述,同样也包含着重要的认识论上的意义。可以说,强调认识过程中的主体修养,认为认识活动与道德修养有密切关系,是中国传统哲学的一大特征。它对于丰富哲学认识论理论,有着重要的意义,是中国哲学贡献于世界哲学的一份宝贵财富。
从黄老之术的崛起看先秦儒家学说的实质
黄老之术 先秦儒家 政治哲学 民主政治
2013/12/11
本文深入分析了黄老道家之术盛行于先秦政治舞台的原因,以《老子》和长沙马王堆出土的《黄帝书》文本为根据,站在当今世界公认的正义论角度,系统梳理并研究了黄老之术对中国传统政治带来的负面影响,进而讨论了先秦儒家为什么被统治者利用的真正原因。本文在充分肯定先秦儒家政治哲学思想实质的基础上认为,先秦儒家具有很多民主政治思想的萌芽,其理论路向是指向现代民主政治的。因此,只要我们阐幽表微,理直气壮地弘扬其内在的...
马克思的社会形态学说与历史发展阶段性问题
马克思的社会形态学说 历史发展阶段性
2010/12/2
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学术界曾经就历史发展阶段性问题展开过两次大的讨论:一次是1980年代初,由亚细亚生产方式问题的讨论而引发的关于人类历史发展是五阶段还是六阶段的讨论;另一次是1980年代末90年代初,由中国社会形态及其相关理论问题的讨论而引发的关于人类历史进程是“三形态”依次更替还是“五形态”依次更替的讨论。这两次讨论有一个共同点:主张“六阶段说”或“三形态说”的学者都对马克思的社会形态学说重新进...
孔子学说的历史浮沉与当代总结
作为社会治理学说的孔子学说 治乱交替与孔子学说浮沉 马克思主义的批判
2009/9/28
产生于春秋末期社会急剧变革环境中的孔子学说,其基本学理,一是为治理社会而开出“仁、礼、德、中、和”的方案;二是为培育治理者而提供“修身正心”的指导。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是社会大变动和社会求治理相交替的历史,因而孔子学说必定随之而沉浮。在1978年之后,我国人民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治之路,因而孔子学说又一次浮起,成为“显学”。现在,中国需要一次从孔夫子到毛泽东、邓小平的科学总结,承续和发扬中华...
论柏拉图摹仿说的知识学背景——兼析柏拉图学说的伦理学底蕴
柏拉图 摹仿说
2009/8/14
学界历来认为,柏拉图对荷马史诗的否定,是柏拉图从理念论出发对前苏格拉底哲学中的摹仿说进行否定的结果。但笔者以为,不管是前苏格拉底哲学对摹仿的肯定,还是柏拉图对摹仿的否定,都存在一个共同的与原始摹仿文化密切相关联的知识学背景问题。也就是说,作为西方哲学源头的古希腊哲学,其整体行程均表现出对原始摹仿文化进行新的知识学综合的趣向。其间,既有原始摹仿文化异质性的延续,也有福柯所说的人类知识学上的“断裂”和...
求解“柯尔施问题”——论马克思学说跟哲学和科学的关系
柯尔施问题 马克思学说 哲学
2009/8/13
目前,在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界,越来越多的人宁愿提“马克思哲学”而不愿提“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一现象值得关注。其实,就用语而言,提“马克思主义哲学”反倒不会有什么问题,因为确实存在叫作“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形态,如那套已风行大半个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体系。但是,提“马克思哲学”就不一样了——马克思有没有或者有何种意义上的哲学?他本人对哲学究竟持何看法?他认为自己的学说是哲学吗?他的思想跟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