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1 共查到“知识库 书法理论”相关记录11条 . 查询时间(2.484 秒)
楷书的笔势主要由形势、体势、态势、气势等多种势能因素构成,笔势研究旨在探讨点画合乎规律的走向与运行轨迹;笔势具有综合性审美特征。影响笔势的因素有笔顺、发笔、过度、使转、留住、折搭、牵丝、游丝等。掌握用笔的韵律和节奏,注重字与字之间参差错落的变化,善于字中造势是取得笔势的主要方法。
书法与民族文化心理浅探
书法 民族文化 心理
2009/7/8
李泽厚在《美的历程》中谈道:“心理结构创造艺术的永恒,永恒的艺术也创造体现人类流传下来的社会性共同心理结构”。虽说所有的传统艺术都是民族性格和文化心理的某种形式的表现和形象化,但就内在积淀的历时性与深刻性来说却不尽相同,徜若我们借助于艺术窗口窥视传统文化心理结构,或者说在艺术的存在与发展中,寻找传统文化心理情绪最为凝聚的那个点,笔者认为:惟独书法最具集中性和典型性。
谈汉魏六朝的书学风骨论
汉魏六朝
2007/11/9
谈汉魏六朝的书学风骨论
内容摘要:“骨”是汉魏六朝审美领域内的一个特殊的审美规范,也是魏晋六朝书论的中心范畴。对书学风骨论作纵向的历史考察,就会发现,六朝书论中的骨论是在与其它相关范畴的对比论述中不断发展和完善的。 关键词:汉魏六朝;书法;风骨 “骨”是汉魏六朝审美领域内的一个特殊的审美规范,也是魏晋六朝书论的中心范畴。它的最早使用,是在人物品鉴中,“汉代相人以筋骨,魏晋识鉴在神明”[1]。两汉时...
当代流行书风的文化问题
2007/11/9
流行书风可以说是近十几年、二十年在中国书坛的一个重要的文化现象。它被命名也是很奇怪的过程,它不是自我命名的,而是被他者命名的。这有点像诗歌界的“朦胧诗”,八十年代诗歌出现了以后,有人就说读不懂啊,看起来很晦涩,不能理解啊,其实它抽空了过去的政治含义,打破了过去的审美习惯,我觉的这是很好的一种表现方式。那么流行书风恰恰在这一点上是有其相通之处。
一 流行书风的命名及其文化...
当代中国书法文化问题与走向
中国书法
2007/11/9
时间: 2003 年 11 月 9 日
地点:北京大学王岳川教授寓所
人物:王岳川(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导,北大书法所副所长)
记 者(《书法导报》编辑 )
记者:北大书法艺术研究所于 2003 年 11 月 8 日成立,就此本报记者到京就中国当代书法文化发展与走问题,向同北大书法所常务副所长王岳川教授进行了一场采访。
在近现代中国文化转型中,中国书法艺术处于...
“书法体现文化”随想
2007/11/9
“书法体现文化”随想
王元军
数千年来书法的发展形成了一种“约定”,这种“约定”就是书法发展过程中民族文化所赋予的属性。有了它,才使我们有了共同欣赏书法的基础。
欣赏书法,实际上是读者对于书法作品文化内涵的挖掘。中华文化的深邃使得人们在欣赏书法时,除了感叹线条的多变、造型的奇特之外,还必须以这些外在形式为引导进入到技术层面、艺术层面之后的深层,这样才能够真正领会其魅力之所在。优秀书法作品虽然...
苏轼论书法
2007/11/9
苏轼论书法
一、创作论
书唐氏六家书后
永禅师书,骨气深稳,体并众妙,精能之至,反造疏淡。如观陶彭泽诗,初若散缓不收,反覆不已,乃识其奇趣。今法帖中有云“不具释智永白”者,误收在逸少部中,然亦非禅师书也。云“谨此代申”,此乃唐未五代流俗之语耳,而书亦不工。
欧阳率更书,妍紧拔群,尤工于小揩,高丽遣使购其书,高祖叹曰:“彼观其书,以为魁梧奇伟人也。”此非知书者。凡书象其为人。率更貌寒寝,敏...
“文化书法”的语境与当代价值取向
价值取向
2007/11/8
“文化书法”的语境与当代价值取向
——王岳川教授访谈录
一 “文化书法”与中国身份
李彬:王教授,当下书坛对书法的冠名很多,比如现代书法、传统书法、民间书法、新古典主义书法、艺术书法、学院派书法、文化书法等等,请您谈谈“文化书法”是您在什么样的背景下提出来的?
王岳川:我提出的“文化书法”的文化背景,最主要的当然是现代性话语语境。无疑,西方的现代性改写了中国的文化身份,重塑了中国的文化景观。可...
由《书法门诊室》想到的
《书法门诊室》 书法批评
2007/9/4
近期在书店购得《书法门诊室》一、二册,拜读之余,浮想联翩。虽然广义上的书法批评尚未形成,但时代渴望真正的、广义上的书法批评。没有真正的健康的书法批评,就不能看到20世纪书法史上明朗的天空;就不能还其一个庐山真面目;就不利于后来者汲取前辈们所留下的书法创作经验,更不利于提高我们的鉴赏水平。即便是狭义的书法批评,只要是中肯的、善意的、真诚的;“批评的标准是传统的、微观的、具体的、看的见的”(王道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