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库 >>> 抗战特色库 >>> 政治 经济 文化 军事 东方战场
搜索结果: 151-165 共查到知识库 抗战特色库相关记录27377条 . 查询时间(0.663 秒)
骂汉奸     骂汉奸  抗日战争  卖国求荣       2021/4/19
这是抗日战争时期流传于合肥长丰一带的民间歌谣。揭露汉奸卖国求荣的可耻行径,预示其必然灭亡的罪恶下场。
廖汉生(1911.11—2006.10),湖南省桑植县人,人民军队著名将领。战争年代,他历任湖北鹤峰第四游击大队副大队长、红二军团六师政委、八路军一二〇师三五八旅七一六团政委,新四军襄南军分区政委,并任晋绥野战军一纵队政委、一野第一军政委等职;和平年代,他曾任解放军军事学院院长、北京军区政委、中国国防部副部长等职。1955年9月,廖汉生被授予中将军衔,获得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
王安娜是一个德国姑娘。上世纪30年代,正值青春芳华的她随丈夫王炳南来到中国,投身中国抗战,把人生最美好岁月献给了中国。她为中国人民革命事业做了很多有意义的工作。
看过电视连续剧《敌营十八年》的人们,相信都被主人公江波的坚定信念、过人智慧和超凡胆识感动过、激励过。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有许多优秀的党员,像江波一样,为了党的事业,不顾个人安危,不吝个人名声,不惧流血牺牲,坚决服从党的安排,打入敌营,与敌人近身斗智斗勇,为党和人民立下不朽功勋。雨花英烈徐楚光,就是其中的一位。徐楚光,原名金安,又名祖芳,曾化名楚狂、建豫、席君实等,1909年2月,出生在湖北省浠水...
1937年12月1日,日军大本营下达进攻南京的命令。12月5日,南京保卫战打响。12月13日,南京城破。翻看83年前的媒体报道,我们依然能感受到日军进攻南京的疯狂和南京保卫战的悲壮!
翦伯赞倡行抗战文化     翦伯赞  倡行  抗战文化       2021/1/13
翦伯赞(1898年-1968年),中国著名历史学家、马克思主义史学家,主要著作有《历史哲学教程》《中国史纲》(第一、二卷)《中国史论集》《历史问题论丛》等,并主编了《中国史纲要》。
新安旅行团在广西     新安旅行团  广西       2021/3/9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少年儿童为主体的抗日团体在广西的抗日宣传活动。1935年10月成立,由江苏省淮安县小学14个学生组成,校长汪达之为顾问。成立当月从江苏淮安县河下镇出发,冲破国民党的阻挠,运用多种形式宣传抗日。途经各地有不少进步儿童加入,发展到100余人。1938年11月15日到达桂林。受到周恩来、徐特立等接见和指示。开展反敌机轰炸宣传活动,与生活教育社一道组织岩洞教育。参加音乐家张曙的葬仪。提出...
2015年8月24日,为隆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国务院公布了第二批100处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其中位于北京的有五处;在2014年8月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80处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中,北京入选三处。古都北京尽是历史的痕迹,去看看那些抗战遗迹,踏在这些土地和道路上时,想想它们背后的人物和事件;这些遍布全国各地的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记录了历史,不忘历史...
锥子山下     锥子山下  抗日战争  日军侵皖暴行       2021/4/19
这是抗日战争时期流传于皖东定远一带的民间歌谣。定远县藕塘镇在抗日战争时期为淮南抗日根据地的中心地区之一;锥子山,又称令狐山,位于藕塘镇东南。歌谣揭露了日军侵皖暴行,号召民众团结起来,保卫家园。
1940年6月,抗联第三路军第三支队就已确定要攻打克山县城。克山县是北(安)齐(齐齐哈尔)铁路线上的重镇,地处平原,公路、铁路,四通八达。日伪军在克山对广大群众统治严酷,推行保甲制度、十家连坐制度颇为彻底,并宣称“铁打的满洲,模范的克山城”,而第三支队攻打克山县城的作战动机就是:震撼日伪的统治,给敌以教训。9月初,第三支队已得到地方党组织的敌情报告,县城西门外驻有伪军一个团,铁路车站驻日本守备队百...
依兰是松花江下游一座著名古城,是日伪在下江军事物质集结地。依兰县城不仅城高墙厚,易守难攻,而且距县城百余里的双河镇还驻守着一支400多人的日军,若稍有不慎,攻城的抗联部队必腹背受敌。1937年3月,日伪对依兰、勃利地区长达4个月的“大讨伐”后,军队士气低落,疲惫松懈。而驻扎在依兰、勃利地区的日军也开始向牡丹江和佳木斯两地撤退。据依兰地下党组织提供情报,驻扎在依兰县城内的日军约有700多人,伪军22...
马艳、李继红编的《抗日大空战(1937中国空军抗战影像全纪录)》全方位、多视角、全景式地记述了8年抗战中年轻的中国空军将士们用鲜血和生命抗战的全过程。中国空军是中国军队中**一支没有战俘的部队。丰富的历史资料图片,让读者*加直观地了解这段历史。本书兼具纪实性、文学性、史料性。
20世纪上半叶,安徽安庆胭脂巷方家子孙们在封建大家族衰落、中华民族危亡之际,响应时代召唤,奋不顾身从事地下革命活动,投身到抗日洪流之中,以艰苦奋斗的精神谱写了一曲成长的壮歌。这部自传体小说,除了讲述一代热血青年在抗战中的成长和考验,还穿插着众多文化名人如陈独秀、郭沫若、方令儒、方玮德、曹禺、张骏祥、张道藩、宗白华等人的文艺活动,情节生动,质朴感人。
本书为首部研究抗战时期重庆迁建区重镇青木关文化教育史的专著。抗战时期,青木关成为成渝公路交通枢纽,尤其是1939年“五三”“五四”大轰炸后,巴县、璧山两县所属青木关成为战时首都迁建区重镇,国民政府教育部、中国教育学术团体联合会办事处、国立音乐院等教育文化艺术出版等机构迁建青木关,全书除导言、结语共有7章30万字,编入历史地图、照片、曲谱、刊物、文艺作品、书影等,是国内研究抗战大后方文化教育创新力作...
解方(1908—1984),吉林省东丰县人。1955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是我军优秀的高级军事指挥员。抗美援朝期间,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首任参谋长,参与多次重大战役的指挥,并作为朝中方面代表参加开城停战谈判,为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卓越贡献。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