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生物地球化学”相关记录111条 . 查询时间(2.875 秒)
近日,河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郭自晓副教授以唯一第一兼通讯作者身份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题为“Abiotic synthesis of graphitic carbons in the Eoarchean Saglek-Hebron metasedimentary rocks”的最新研究成果,解密地球早期生命信号的非生物成因机制。
新疆生地所在中亚干旱区植被变化对局部地表增温的影响评估研究中获进展(图)
评估 生物地球
2024/6/2
2024年4月23日关于中亚地区植被变化的研究越来越多,但植被变化的生物地球物理增温效应仍有待阐明。以往对植被物候的有限关注忽略了植被覆盖变化的综合影响,使得生物地球物理影响模糊不清。因此,有必要研究植被覆盖变化对地表增温的影响。
中国科学院地化所在森林生态系统汞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研究中取得新进展(图)
森林 生态系统 生物地球化学 循环
2024/6/25
全球湿沉降汞通量观测认为,穿透雨(空旷雨穿过冠层形成穿透雨)中只包含大气二价汞(HgII)来源,穿透雨汞沉降是森林大气二价汞沉降的主要形式,特别是降雨量极大的热带地区,穿透雨汞沉降可能是驱动森林土壤汞累积的关键来源。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冯新斌研究员团队针对热带雨林中降水-穿透雨-地表径流过程中汞的源汇归趋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降雨经过冠层过程有70%的二价汞(HgII)被截留在冠层中,穿透雨淋...
海洋所揭示深海难培养微生物绿弯菌的硫代谢机制(图)
微生物绿弯菌 硫代谢机制 生物地球化学
2024/3/18
2024年3月6日,微生物学领域旗舰期刊mBio刊发了题为"Deep-sea in situ and laboratory multi-omics provide insights into the sulfur assimilation of a deep-sea Chloroflexota bacterium”的文章,报道了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孙超岷课题组关于深海难培养微生物-绿弯菌门(Chl...
植物所科研人员等阐明酶动力学和生态环境因子对光合作用潜力的驱动机制(图)
酶动力学 生态环境 地球化学
2024/3/2
植物光合作用调节着区域乃至全球范围内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并最终以植物诱导的各种反馈影响着大尺度的气候波动和变化。光合作用生化过程的数学表达(FvCB模型)是所有陆地生物圈模型的核心组成部分,叶片光合作用潜力是该模型中最为关键的生理参数之一,其时空变异和关键环境变量的动态主导着各个尺度的光合作用过程,调控个体尺度的植物生长,也直接决定大尺度陆地生态系统的碳、水和能量循环过程。然而,由于缺乏观测数据和...
2024年1月25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LTO)海洋模拟与生态动力课题组,在海洋亚中尺度过程对生物碳泵效率的影响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成果以“Efficient biological carbon export to the mesopelagic ocean induced by submesoscale fronts”为题,发表在Nature Communi...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2023年海洋主要气候变化指标均创新高(图)
气候变化 生态环境 生物地球化学
2024/1/14
2024年1月11日,由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牵头,联合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国家气象信息中心、国家海洋信息中心、河海大学、可持续发展大数据国际研究中心、生态环境部珠江流域南海海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局生态环境监测与科学研究中心、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法国墨卡托海洋国际机构、意大利国立地球物理与火山学研究所等全球16个研究单位的34位科学家组成的国...
中国科学院沈阳生态所农田挥发氨气氮同位素特征研究取得进展(图)
氨气氮同位素 生物地球化学
2024/1/12
氨气(NH3)是大气中具有还原性质的活性氮气体,对大气环境质量(PM2.5成核等)和氮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起到重要作用。农田土壤挥发NH3是大气NH3的重要来源,准确量化其对大气沉降氮的贡献,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至关重要。氮稳定同位素(δ15N)分析测试技术结合同位素混合模型(SIAR等)的应用是示踪大气NH3来源的有效手段,但解析的准确度与源谱δ15N值选择密切相关。当前关于农田土壤δ15N-...
沈阳生态所在农田挥发氨气氮同位素特征研究方面取得进展(图)
氨气氮同位素 生物地球化学
2024/1/12
氨气(NH3)是大气中具有还原性质的活性氮气体,对大气环境质量(PM2.5成核等)和氮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起着重要作用。农田土壤挥发NH3是大气NH3的重要来源,准确量化其对大气沉降氮的贡献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至关重要。氮稳定同位素(δ15N)分析测试技术结合同位素混合模型(SIAR等)的应用是示踪大气NH3来源的有效手段,但其解析的准确度与源谱δ15N值选择密切相关。现有关农田土壤δ15N-N...
中国农业大学草业科学与技术学院举办第十九期“启明论坛”(图)
第十九期 启明论坛 冯晓娟 生物地球化学
2024/6/4
中国科学院湿地甲烷模型的通量估算研究获进展(图)
湿地甲烷模型 通量估算 生物地球化学
2023/12/13
甲烷(CH4)作为强效温室气体,在地球系统科学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湿地甲烷是全球最大的自然排放源,占全球年总排放量的近三分之一。对全球湿地甲烷排放量的估算和预测,通常依赖基于过程的湿地甲烷模型。这些模型融合了生物地球化学机制、气候强迫和湿地面积时空分布模拟等因子。由于缺乏长期观测数据以及受限于对甲烷排放机理过程的认知,目前湿地甲烷模型的通量估算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且缺乏对不同湿地甲烷模型之间的评估...
2023年12月1日,由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组织实施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23年东印度洋综合科学考察共享航次结束,返抵广州新洲码头。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副所长林强到港慰问并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