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大气科学 >>> 大气物理学 大气化学 大气探测 动力气象学 天气学 气候学 云与降水物理学 应用气象学 大气科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大气科学相关记录3932条 . 查询时间(1.984 秒)
台风相关的降雨根据落区可分为本体降雨和远距离降雨(Predecessor Rain Event,PRE)两大类。远距离降雨即指发生在台风环流范围之外且与台风之间存在物理联系的降雨,其降雨量有时甚至远大于台风本体降雨。2021年7月,河南发生了一次典型的PRE事件,本次暴雨过程伴随着多尺度系统协同作用。已有研究并未定量分析副高和台风的协同效应,以及高空急流对本次PRE的影响。我们的研究填补这一空白。
2025年来,大气中新粒子生成和增长在云凝结核(CCN)形成中的作用引起广泛关注。然而,在城市环境中,由于颗粒物来源复杂以及粒子增长在垂直方向上的差异,准确评估新粒子对云凝结核的贡献一直面临挑战。为此,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孙业乐研究员与赫尔辛基大学杜蔚博士联合多家科研单位,基于北京325米气象塔,开展了不同高度颗粒物化学组分、粒子数谱及其气态前体物的实时在线测量,深入分析了不同高度粒子增长过程...
降低对传统化石燃料的依赖,增强能源供应的多样性和韧性,已成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举措。截至2023年底,国际可再生能源署(IRENA)统计数据显示可再生能源在全球电力装机容量中占比达到43%。在可再生清洁能源成为电力生产主力的背景下,确保能源供应的稳定性、可靠性和可持续性,亦即能源安全,已成为各国的共同目标。
随着全球变暖的加剧,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愈发严重,特别是水文气候变化带来的风险。对于人类生活和农业生产至关重要的区域水文气候是否能够在实施碳移除措施后恢复正常,成为了当前气候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
夏季风北界作为东亚夏季风系统推进的最北位置,其年际波动影响的区域称为季风过渡带或者北界活动区,具有很强的生态和经济社会脆弱性。现有的季风北界定义多样,缺乏统一标准,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所硕士生任子璇与导师陈文教授、王林副研究员、陈尚锋研究员和朴金玲副研究员选取了七个北界指数进行了全面的比较分析,并利用Vine-copula方法重建指数以描述北界整体的活动特征,将指数分为降水、干旱指数、经向风和可降水...
中亚地处干旱与半干旱气候带,水资源长期稀缺,对农业生产和民生发展带来了巨大挑战。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降水作为中亚主要的水源补充,其未来变化趋势及潜在不确定性成为学术界和政策制定者关注的核心问题。然而,现有气候模式对中亚降水变化的预测结果差异显著,这些差异的具体来源尚未得到充分识别和解释。
夏季是东亚的主要雨季,主要受东亚夏季风的影响,而东亚夏季风的突出模态正是西北太平洋对流层低层的反气旋式环流。它往往在厄尔尼诺发展年的深秋迅速建立,并持续到次年夏季。西北太平洋异常反气旋(WNPAC)在ENSO对东亚和西北太平洋夏季气候调节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地质历史上,古地理演化是影响气候、环境和生物变化的第一位控制因素。海陆格局转换是古地理演化中的一个关键过程,它可能对大洋和大气环流、河流、区域气候、动植物类型和分布等方面的演变具有重要影响。在古高度历史重建中,海陆转换也被用来标记该地区地表隆升的开始:即区域最高海相地层沉积结束时间通常被用来限定该地区地表隆升的起始。
大气氮沉降和人为磷输入同时影响了热带森林的土壤呼吸。然而,大气氮沉降和人为磷输入的交互作用对土壤呼吸及其组分-自养呼吸和异养呼吸的影响仍不清楚。为了精确地评估人为养分输入对热带森林碳循环的影响,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海岸带生态系统过程与环境健康研究组的研究人员在热带森林长期定位观测研究站(小良站)开展了相关研究。研究团队于2009年设置了氮添加、磷添加、氮磷添加和对照组4个处理。每个处理均布设了切根...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LTO)、全球海洋与气候研究中心(GOCRC)以及广东省海洋遥感重点实验室(LORS)的王春在研究员团队2024年12月8日在 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 上发表研究成果,揭示了两类大西洋尼诺—中部型(CA)和东部型(EA)对北大西洋飓风活动的不同影响及其作用机制。该研究第一作者为LTO博士王海丽,通讯作者为研究员王...
2024年12月15日,来自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等单位的多名学者在Science Bulletin发表题为More rapid lake heatwaves的重要研究成果。在气候变化背景下,极端事件的频率和强度不断增加,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造成了不容忽视的影响。湖泊热浪这一湖泊表层水温的极端事件2024年来引起了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已有大量研究发现,伴随湖泊表层变暖,湖泊热浪的强度和时长...
全球变化被广泛认识到以地表气温和海洋变暖为主要特征,但是作为气候变化重要指标的全球土壤温度如何变化尚不清楚。张井勇研究员作为通讯作者近期发表在《气候与环境研究》的论文基于广泛使用的ERA5-Land再分析数据发现最近几十年全球土壤温度正在加速变暖,2000-2023年的年平均变暖速率超过1980-1999年变暖速率的2倍,研究结果对更好理解全球变暖具有重要意义。
在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发展的秋季,西北太平洋低层大气常出现异常反气旋环流(即西北太平洋异常反气旋,WNPAC),并可持续至次年夏季。WNPAC通过调节东亚冬季风强度,显著影响该区域温度和降水。
厄尔尼诺-南方涛动(简称ENSO)是全球气候系统中最强的年际信号,能够显著影响全球天气气候状态。2000年以来,ENSO预测一直面临着诸多新的挑战,例如传统的次表层海洋信号超前指示作用迅速减弱,各个预测模式的预测技巧明显下滑等问题。在此背景下,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博士曹庭伟、郑飞研究员及合作者们从多维度探讨了热带太平洋春季大气风场信号对ENSO后续演变的促发机制,相关成果最新发表在《Clima...
高寒草地生态系统作为青藏高原乃至我国生态安全的关键屏障,肩负着水源涵养和补给、生物多样性维持、气候调节以及支撑当地畜牧业生产等重要生态服务功能。然而,2024年来,由于过度放牧、气候变化和不当土地利用等因素的叠加作用,全球高寒草地面临着大规模退化的严峻挑战。这种退化不仅严重威胁到草地生态功能的稳定性,还直接影响到人类和家畜的生存与可持续发展。因此,高寒草地的生态保护与修复,作为一项涉及生态、社会与...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