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理学”相关记录69634条 . 查询时间(2.857 秒)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发现超快氢负离子导体三氢化镧中存在奇特“冷冻效应”(图)
离子 导体 低温
2024/12/15
2024年12月14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氢能与先进材料研究部氢化物能源化学研究中心(DNL1901组群)陈萍研究员、曹湖军研究员团队发现晶格畸变三氢化镧中存在一种奇特的“冷冻效应”,即低温处理可以导致其电子电导率不可逆地降低2至3个数量级,并揭示此突变与四面体氢的配位环境改变有关。
近日,美国地球物理联合会(American Geophysical Union, AGU)在官网上公布了2023年度美国地球物理联合会会士(AGU Fellow)评选结果(https://www.agu.org/honors/announcement/union-fellows),全球共54人获此殊荣。北京大学宗秋刚教授因在识别太空磁层粒子加速机制和发展新型探测载荷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而成功入选,是...
中国科学院南京古生物所“迄今最早多细胞真核生物化石”成果入选《科学》杂志2024年度十大科学突破
细胞 地质 免疫
2024/12/13
2024年12月13日,美国《科学》杂志网站公布了2024年度十大科学突破评选结果。中国科学家发现的迄今最古老多细胞真核生物化石成果入选。真核生物的多细胞化是生命向复杂化和大型化演化的必备条件,被认为是生命演化史上的重大关键事件之一。然而,真核生物最早何时发生多细胞化?此前,学界对这一重大科学问题并无明确答案和证据。
全球变化被广泛认识到以地表气温和海洋变暖为主要特征,但是作为气候变化重要指标的全球土壤温度如何变化尚不清楚。张井勇研究员作为通讯作者近期发表在《气候与环境研究》的论文基于广泛使用的ERA5-Land再分析数据发现最近几十年全球土壤温度正在加速变暖,2000-2023年的年平均变暖速率超过1980-1999年变暖速率的2倍,研究结果对更好理解全球变暖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石脑油二氧化碳耦合制芳烃技术”通过科技成果评价(图)
二氧化碳 耦合 催化
2024/12/15
2024年12月11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低碳催化与工程研究中心(DNL1200组群)刘中民院士团队,与中国神华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合作开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石脑油二氧化碳耦合制芳烃技术”通过了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组织的科技成果评价。评价会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与装备部副主任王秀江主持,华东师范大学何鸣元院士担任科技成果评价委员会主任,北京化工大学段雪院士担任科技成果评价委...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万建民院士团队发现水稻关键基因调控穗粒数的分子机制(图)
万建民 基因 分子机制 植物细胞
2024/12/15
2024年12月11日,万建民院士领衔的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功能基因组研究创新团队克隆了水稻穗粒数关键调控基因GNA,阐明了该基因通过与水稻穗型关键因子互作进而调控水稻穗粒数和产量的分子机制。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植物细胞(The Plant Cell)》上。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晶格占位调控的二维半导体薄膜同族元素掺杂(图)
二维半导体 薄膜 元素
2024/12/15
二维范德华半导体材料由于没有悬挂键,在尺寸减小时仍能保持良好的结构稳定性,有望成为下一代电子和光学器件的候选材料。为了推进二维范德华半导体的器件应用,我们需要发展二维半导体的可控掺杂方法。具有螺旋链结构的Te单晶是一种p型半导体,具有出色的热电性、高载流子迁移率、中红外偏振光响应、手性边缘态、自旋极化的能带结构以及磁-电耦合效应等优异性质。相应的Te超薄膜兼具体相特性的同时,其带隙随膜厚可调(0....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利用多功能催化剂实现烯醇的合成(图)
催化剂 合成 低温 分子
2024/12/15
2024年12月12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化石能源与应用催化研究部低温分子筛酸碱催化与精细化学品合成研究组(DNL0820组)黄声骏研究员团队在烯醇产品合成研究中取得新进展,研制了InNi-In@Al2O3多功能催化体系,实现了常压、连续反应条件下甲基丙烯醇的合成。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陈尚锋等-JC:从年代际间歇性角度理解北极海冰影响ENSO的不确定性(图)
陈尚锋 年代 气候系统 耦合
2024/12/15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陈尚锋研究员和云南大学陈文教授,联合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的相关学者,在北极—热带相互作用领域取得新进展。团队最新研究揭示北极海冰影响ENSO的年代际间歇性特征及其机制。研究成果以“Interdecadal Variation in the Impact of Arctic Sea Ice on the El Niño-So...
2024年12月12日,水土保持科学与工程学院(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邓蕾研究员团队,在生态环境领域顶级期刊Global Change Biology发表了题为“Soil organic carbon increases with decreasing microbial carbon use efficiency during vegetation restor...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固体高次谐波探测非绝热电声相互作用(图)
固体 探测 激光
2024/12/15
高次谐波(High Harmonics Generation, HHG)是指通过光与物质相互作用,将入射激光转换为数倍于激光频率的强相干辐射。它也是产生阿秒激光脉冲的最常用方法之一。2024年来,基于固体的HHG迅速发展,成为超快科学的重要前沿。利用HHG探索固体材料特性引起了阿秒科学和强场凝聚态物理领域的极大关注。
中国科学院研究揭示养分类型效应与数量效应引起草地植物多样性丧失机制(图)
植物 生态系统 元素
2024/12/13
草地生态系统是全球最重要的陆地生态系统之一。人类活动导致的元素富集深刻影响草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但多种养分的外源输入引起自然草地生态系统植物多样性丧失的机制存在较多不确定性。资源与植物生产力、多样性之间的关系是生态学的核心问题,资源类型和数量的增加通常会提高植物群落生产力并降低植物群落多样性,而养分类型效应和数量效应对植物多样性下降的相对贡献尚不明确。
在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发展的秋季,西北太平洋低层大气常出现异常反气旋环流(即西北太平洋异常反气旋,WNPAC),并可持续至次年夏季。WNPAC通过调节东亚冬季风强度,显著影响该区域温度和降水。
中国科学院科学家设计出基于图表示学习和蛋白质语言模型的深度生成算法(图)
蛋白质 语言 模型
2024/12/13
2024年12月11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认知智能全国重点实验室教授刘淇指导的博士研究生张载熙,联合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教授Marinka Zitnik课题组,设计了基于图表示学习和蛋白质语言模型的深度生成算法PocketGen,生成了与小分子结合的蛋白质口袋序列和空间结构。实验验证显示,PocketGen在生成成功率和效率方面均超过传统方法。相关研究成果以Efficient Generation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