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应用物理学”相关记录244条 . 查询时间(4.297 秒)
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宁波材料所在海洋新材料长期原位立体测试平台开发方面取得进展(图)
材料 应用 集成
2024/12/3
海洋新材料工程应用和规模化使用前需要通过严酷的实海综合性能测试和验证,然而,相对于先进的室内材料测试表征平台,海洋新材料原位测试和考核平台依然缺乏,尤其是针对跨区带服役装备的材料实海立体环境测试评价能力严重不足。
江西省科学院应用物理研究所举办扫描电镜在金属材料领域应用的讲座(图)
扫描电镜 金属材料
2024/7/3
中国科学院理化所在室温热声制冷领域获进展(图)
机械 细胞 应用物理
2024/2/22
热驱动热声制冷技术是新兴的制冷技术。这一技术基于可压缩性气体工质的往复运动与邻近固体壁面之间的复杂的热相互作用(热声效应)而工作。其中,热声发动机利用温差产生声波形式的机械功(声功),而热声制冷机则消耗声功产生温差泵热,即产生制冷效应。该技术一般采用惰性气体工质,没有机械运动部件或较少运动部件,具有工质环保、可靠性高及紧凑等优点,被认为是颇具应用前景的新一代制冷技术。目前,国内外报道的室温温区的热...
声学所杨军研究员团队应用超材料实现高效水-气跨介质声通信(图)
杨军 应用超材料 介质声通信
2024/2/25
随着人类对海洋世界的探索与开发,实现水气间的跨介质通信变得十分重要。由于声波在水和空气中均能够远距离传播,因此被认为是实现水-气跨介质通信最可行的载体。然而,由于水和空气之间存在巨大的阻抗差异,当声波直接入射到水-气界面时,仅有0.1%的声能量能透过界面传播,这给基于声波的水-气通信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以往针对水-气传输的研究基本局限在基于共振的窄带声音传输,这大大限制了通信容量和效率。
中国科学院理化所在响应型3D水凝胶结构色及其应用方面取得新进展(图)
水凝胶结构色 应用方面 光学编码 纳米结构
2023/8/17
结构色是由入射光照射到具有微纳结构的表面而产生的一种物理色,具有稳定、环保、耐久等特点,在防伪、光学编码以及智能显示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响应型结构色能够在外界刺激(如温度、pH、光、湿度和磁场等)的作用下调节颜色。溶剂蒸气作为一种气体刺激因子,不仅能够有效避免外界刺激对微纳结构的直接接触而带来不可逆的损伤,而且还可以实现结构色的动态调控。然而制备具有简单微/纳米结构的结构色,并实现其可逆循环的...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发现细菌游动新模式(图)
铜绿假单胞菌 游动三维追踪 随机动力学
2022/4/6
北京时间2021年12月21日,美国物理学会(American Physical Society)旗下的Physics网站公布了2021年的国际物理学领域的十项重大进展(“Highlights of the Year”),回顾了2021年国际范围内取得的代表性科研成果。其中,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朱晓波、陆朝阳等完成的“祖冲之二号”和“九章二号”量子计算优越性实验、与美国宇航局 “帕克”太阳探测...
近日,南方科技大学物理系副教授林君浩课题组在水氧敏感二维材料的大范围无损晶格表征领域取得突破,并在学术期刊Advanced Science上发表了题为“Direct Visualization of Large-Scale Intrinsic Atomic LatticeStructure and Its Collective Anisotropy in Air-Sensitive Monolay...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光电材料动力学特区研究组(11T6组)吴凯丰研究员团队通过构建无机量点-多环芳烃杂化材料,将纳秒级的量子点激发态寿命延长至百微秒量级;通过物理模型推导,预测了熵效应定量调控该体系延迟发光寿命的动力学机制,并进行实验验证。
由于具有从可见光到红外区域的宽发射光谱可调谐特性,近红外发光材料和器件,尤其是近红外相干光源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关注,被广泛应用于农业、夜视、环境监测、生物技术、军事侦察等领域。目前学界常用基于窄禁带半导体来构筑近红外光源并取得了重大进展,但其缺点是需要复杂而昂贵的制备工艺,特别是在低维的近红外光源研发上更加困难。而ZnO作为一种直接带隙宽禁带(Eg~3.37eV)半导体材料,具有大的激子结合能(60...
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评选的2020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1月20日在京揭晓。北京大学应用物理与技术研究中心陈默涵研究员及其学生路登辉(北京大学工学院2019级工程力学硕士)与合作团队共同完成的研究成果“机器学习模拟上亿原子:中美团队获2020高性能计算应用领域最高奖项戈登贝尔奖”入选。
北京大学应用物理与技术研究中心陈默涵研究员及其研究生路登辉,与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的王涵副研究员,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贾伟乐副研究员,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Lin Lin(林霖)教授,普林斯顿大学的Linfeng Zhang(张林峰)博士、Roberto Car教授和Weinan E(鄂维南)教授合作,研究工作“Pushing the limit of molec...
2020年8月26日,首届中国科学院“先导杯”并行计算应用大奖赛决赛圆满落幕,来自北京大学的深度势能团队在“开放应用”赛题荣获特等奖(共两名)。深势团队的成员包括来自北京大学工学院的硕士研究生路登辉(队长),北京大学应用物理与技术研究中心的陈默涵研究员以及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的王涵副研究员。
近日,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强磁场中心与宁波材料所合作,利用自制的高灵敏动态悬臂梁测磁系统,表征了单晶钴铁氧的单个纳米颗粒的磁各向异性:发现其各向异性主要包含单轴各向异性和立方各向异性;并且根据这两个磁各向异性参数对温度的依赖关系,指出了它们可能的物理起源。相关研究结果以“Inferring the magnetic anisotropy of a nano-sample through dynam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