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地球物理学 >>> 固体地球物理学 >>> 地球内部物理学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地球内部物理学相关记录17条 . 查询时间(3.922 秒)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王文忠特任教授与多位学者合作,通过第一性原理计算与机器学习相结合的方法,发现位于地球核幔边界高速区域的超低速区是由超离子态铁氢化物形成,相关成果以“Superionic iron hydride shapes ultralow-velocity zones at Earth’s core–mantle boundary”为题通过直投方式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
台湾-菲律宾地区受到欧亚板块、菲律宾海板块以及澳大利亚板块的相互作用,周边发育多条俯冲带,形成了多板块俯冲系统,其内部的板块俯冲形态、软流圈速度场等与单板块俯冲系统存在非常大的差异,同时导致复杂的碰撞造山过程及特殊的岛弧火山演化。而目前对上述地质构造现象的解释缺少关键的地震学证据。近年来,中科院海洋所董冬冬研究组范建柯副研究员与日本东北大学赵大鹏教授合作,利用国际公开的地震学数据,对台湾-菲律宾地...
近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吴忠庆教授课题组王文忠博士(2019年毕业,目前为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博士后)联合密西根州立大学刘嘉超博士和亚利桑那州立大学李明明教授,发现下地幔最大的低速异常体——位于非洲和太平洋板块底下的大型低剪切波速省(LLSVPs),可能起源于地球早期岩浆海演化,相关成果以“Formation of large low shear ve...
地磁场是地球的基本物理场之一,起源于地球液态外核,能够反映地球内部结构和运动状态,同时环绕在地球周围,保护着地球宜居环境。研究地磁场变化规律在认识地球深部动力机制、地表过程和环境、现代地磁场特征和变化趋势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大量不同时空分布的高质量观测数据是全面认识地磁场区域和全球变化特征的必要条件。近现代的卫星观测数据满足这一要求,但覆盖时间短。考古磁学可以把地磁场观测记录回溯至近几千年甚至全新...
近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边缘海与大洋地质重点实验室(OMG)深部地球物理学科组黄海波副研究员、丘学林研究员,联合法国国家海洋开发研究院(Ifremer)的Frauke Klingelhoefer研究员,通过在西沙海域开展主动源海底地震仪(OBS)探测和深部结构模拟,揭示了南海西北部陆缘地壳分段变形特点以及壳内韧性层对大陆伸展和破裂过程的控制作用,该研究成果近日发表在国际地学期刊《Tecton...
位于地幔过渡带上方的低速层结构是近20年来地球物理学领域的一个重要发现。对于410-km间断面上覆低速层结构的探测(低速层的空间分布、厚度变化、低速异常值大小等)及其形成机理的研究是深部地幔结构、物性和动力学研究的热点问题,对理解地幔对流模式、地球内部物质运移、熔体分布以及俯冲板块在地球深部的归宿等问题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西北太平洋俯冲带地区是全球最为典型的俯冲区域,这里板片的深部俯冲形态多样,...
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地球物理与内部动力学研究团队与美国学者合作,在地震形变理论计算方法方面取得重要进展。该研究提出了求解地球变形的变系数微分方程组边值问题的近似解析解方法,可计算任意球谐阶数的位错勒夫数,彻底解决了位错格林函数的收敛问题。“勒夫数”是英国科学家勒夫(Love, A. E. H.)在研究地球的潮汐变形时定义的用来描述地球受引潮力作用而变形的两个无量纲的量,用 h 和...
近日,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地震与地球内部物理学研究团队基于全球分布的高精度超导重力仪网络观测资料,在地球运动微弱信号提取方面取得进展。研究人员成功提取到高信噪比的地球长周期面波,这是利用重力技术的首次尝试。地球内部结构问题一直是地球科学前沿基础领域关注的焦点。最近十几年来,利用地震背景噪声提取到的面波信号在地壳和上地幔结构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宽频带地震仪在长周期信号提取方面存在...
地下水占全球液态淡水的99%,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水源,我国660多个城市中,就有400多个城市开采利用地下水。地下水资源遍布于上地壳,时间上又不受季节性干旱影响,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地下水资源的演变及管理对于粮食安全及能源保障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由于对降水以及冰川融水入渗补给地下水的机理认识不清,气候变化对地下水影响的研究一直是个难题。
科睿唯安(Clarivate)最近公布了2018年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名单,西安交大共4名教授入选。其中,能动学院郭烈锦院士、理学院丁书江教授、材料学院马伟教授三人入选交叉学科领域的高被引科学家名单,人居学院程海教授入选地球科学领域高被引科学家名单。
科睿唯安(Clarivate)最近公布了2018年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名单,西安交大共4名教授入选。其中,能动学院郭烈锦院士、理学院丁书江教授、材料学院马伟教授三人入选交叉学科领域的高被引科学家名单,人居学院程海教授入选地球科学领域高被引科学家名单。
2018年1月19日,爱思唯尔发布2017年中国高被引学者(Most Cited Chinese Researchers)榜单,1793名最具世界影响力的中国学者入选。我校3位教授继2016年后再次入选,入榜学者总数并列全国第78位。3名入榜教授为数学学科入选者、理学院蒋达清教授,物理学和天文学学科入选者、理学院孙道峰教授,免疫和微生物学学科入选者、原化学工程学院党宏月教授。
2018年1月15日,教育部在京召开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应用推进会,宣布首批共490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我校24门课程入选,入选数量居全国第二。我校被认定的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均在中国大学MOOC平台上至少完成了两期教学活动,课程质量高、共享范围广、应用效果好、示范性强,涉及的学科包括哲学、医学、文学、历史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工学、法学。
地球是一个从内部(地核)到空间(磁层)多圈层耦合的复杂系统。该系统的中间环节,即与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紧密相关的大气圈、生物圈和水圈等圈层,不仅被内部的动力学过程控制,还受到空间的各种物理过程的影响。地质记录数据展示出的各种演化行为和重大事件的驱动因素,往往是起源于内部、耦合于空间、并牵涉到物质与能量的转换和转移的各种过程的叠加。
安静了好几年的太阳,终于进入了活动峰年。变得活跃的太阳将为地球两极带来更多壮丽的极光。记者日前从中科院上海天文台获悉,今年“十一”假期,该台将组织天文爱好者前往加拿大观测极光。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