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细胞病理学”相关记录80条 . 查询时间(2.203 秒)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学者在工程化益生菌制剂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方面取得进展(图)
治疗 临床 病理
2024/11/23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T2225021)等资助下,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魏炜研究员、马光辉研究员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崔一民教授合作,在工程化益生菌制剂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方面取得新进展,研究成果以“工程化益生菌通过恢复肠道菌群稳态和氧化还原稳态改善溃疡性结肠炎(Engineered probiotic ameliorates ulcerative colitis by restoring g...
中国科学院研究发现聚糖分子调控帕金森病致病蛋白相变聚集并抑制其病理毒性(图)
分子调控 蛋白 相变聚集 病理
2024/11/2
在阿尔兹海默病和帕金森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病理条件下,致病淀粉样蛋白如Tau和α-syn通过液-固相变聚集形成病理淀粉样纤维聚集体。致病淀粉样蛋白是相关疾病的核心病理标志及重要的诊断和治疗靶点。有研究发现,细胞内多种生物活性分子对病理蛋白聚集具有动态调控作用,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当前,鲜有关于生物体中执行生物学功能的另一类重要的生物分子-糖类分子是否以及如何调控蛋白病理性聚集的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学者在细胞衰老研究方面取得进展(图)
细胞 病理 胚胎
2024/11/23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82088101、91849202)等资助下,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周斌研究员团队在细胞衰老的谱系示踪与功能研究方面取得进展。研究成果以“鉴定不同类型衰老细胞的特定功能(Identifying specific functional roles for senescence across cell types)”为题,于2024年10月4日在《细胞》(C...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所发现聚糖分子调控帕金森病致病蛋白相变聚集并抑制其病理毒性(图)
分子 蛋白 病理
2024/11/9
在阿尔兹海默病和帕金森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病理条件下,致病淀粉样蛋白(如:Tau和α-syn)通过液-固相变聚集形成病理淀粉样纤维聚集体,是相应疾病的核心病理标志及重要的诊断和治疗靶点。近年研究发现,细胞内多种生物活性分子(如核酸、脂质以及代谢物)对于病理蛋白聚集具有动态调控作用,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然而,针对生物体中执行生物学功能的另一类重要生物分子-糖类分子是否以及如何调控蛋白病理...
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所章海兵研究组揭示内皮细胞程序性坏死介导全身系统性炎症致死的关键机制(图)
章海兵 细胞 系统 病理
2024/10/12
2024年9月30日,国际期刊Cellular & Molecular Immunology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章海兵课题组题为“MLKL-mediated endothelial necroptosis drives vascular damage and mortality in 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的最新研究成果...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学者在主动脉瘤的发病机制研究方面取得进展(图)
细胞 血管疾病 临床
2024/10/13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82121001、82241211、82030013、82070278、82070475、81820108002、82222009)等资助下,哈尔滨医科大学季勇教授、韩艺教授联合南京医科大学谢利平教授团队在主动脉瘤/夹层的发病机制研究方面取得进展。研究成果以“SLC44A2通过调控血管平滑肌细胞表型转化参与主动脉瘤病变(SLC44A2 regulates vascu...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所提出化学分子识别病理蛋白聚集可塑性新观点(图)
化学分子 识别 病理 蛋白
2024/9/12
淀粉样蛋白纤维的异常沉积是阿尔兹海默病、帕金森病、渐冻症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核心病理标志物,也是实现这些疾病早期诊断和治疗的关键靶点。然而,有别于蛋白的天然构象,淀粉样蛋白聚集具有独特的结构多态性。也就是说,同一病理蛋白在不同条件下可能形成结构迥异的淀粉样聚集(amyloid polymorphs)。这些polymorphs具有不同的病理毒性,与不同的疾病亚型相关,为开发特异性识别特定polymor...
上海有机所交叉中心提出化学分子识别病理蛋白聚集可塑性的新观点(图)
分子识别 病理 蛋白
2024/9/13
淀粉样蛋白纤维的异常沉积是阿尔兹海默病、帕金森病、渐冻症等多种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核心病理标志物,也是实现这些疾病早期诊断和治疗的关键靶点。然而,有别于蛋白的天然构象,淀粉样蛋白聚集具有独特的结构多态性(structural polymorphism),即同一病理蛋白在不同条件下可能形成结构迥异的淀粉样聚集(amyloid polymorphs)。这些polymorphs具有不同的病理毒性,与不同的疾...
2024年8月8日,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上海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熊志奇研究员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陈万金教授、临港实验室程学文副研究员团队合作在神经科学期刊《Neuron》杂志发表了题为Antisense oligonucleotides enhanceSLC20A2expression and suppress brain calcification in a human...
武汉病毒所在清除HIV阳性细胞策略方面取得新进展(图)
细胞 基因 核酸
2024/6/22
IV-1感染仍然是一个尚未解决的公共卫生问题。尽管抗逆转录病毒疗法(ART)可有效抑制HIV-1的复制,但由于潜伏病毒库的存在,患者需要终生服药,会导致副作用和耐药病毒株的产生。基因或细胞疗法是有吸引力的替代方法,如将治疗性核酸引入靶细胞或生成一群CCR5功能障碍的CD4+ T细胞。目前已有六个艾滋病患者利用该疗法治愈,但这种基于干细胞移植的方法需要严苛的实施条件、昂贵的治疗费用,难以大规模治愈H...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所等破解去甲肾上腺素转运体二聚化和抗抑郁药分子识别密码(图)
肾上腺素 分子识别 密码 病理学
2024/5/23
2024年5月15日,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徐华强课题组、杨德华课题组以及临港实验室蒋轶课题组合作,在《自然》(Nature)上在线发表了题为Dimerization and antidepressant recognition at noradrenaline transporter的研究论文。该研究破解了重要的神经系统疾病靶标——去甲肾上腺素转运体(NET)同源二聚化、转运天然底物去甲肾上腺...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82125004、U2102204)等资助下,昆明理工大学灵长类转化医学研究院牛昱宇教授和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宋江平教授合作在基因编辑非人灵长类动物扩张型心肌病模型研究领域取得进展。研究成果以“携带 LMNA 突变的扩张型心肌病灵长类模型(Primate model carrying LMNA mutation develops dilated cardiomyo...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艾有为研究组揭示细胞因子激活细胞死亡的新机制(图)
艾有为 细胞因子 病理过程
2024/2/28
细胞因子TNF与IFNr,分别改变数百个基因的表达水平或激活不同的信号通路,具有多重复杂的生物学效应。很早就有研究发现TNF+IFNr协同处理时,能诱导多种细胞的死亡。因为TNF与IFNr在系统性炎症反应、肿瘤免疫等情况下水平升高,TNF+IFNr诱导的细胞死亡被认为介导细胞因子风暴时的组织损伤,及参与肿瘤免疫中癌细胞杀伤。但是TNF+IFNr诱导的细胞死亡究竟多大程度上介导细胞因子风暴与肿瘤免疫...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学者在异位骨化形成机制研究方面取得进展(图)
病理 神经系统 损伤
2024/8/29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82301002、82202654、92268204、81991511)等资助下,南方医科大学白晓春教授团队在异位骨化形成机制研究方面取得进展。研究成果以“ANGPTL4结合瘦素受体调控异位骨化形成(ANGPTL4 binds to leptin receptor to regulate ectopic bone formation)”为题,于2023年12月26日...
中国科学院研究发现菊粉样果聚糖可通过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化改善肝纤维化(图)
细胞活化 肝纤维化 病毒性肝炎
2023/12/25
肝纤维化是由多种慢性肝损伤(如病毒性肝炎、非酒精性肝病、药物刺激等)引发的异常创伤修复反应。肝纤维化的特征为肝脏内细胞外基质(ECM)的过度沉积。若不及时干预,肝纤维化可能进一步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细胞癌等终末期肝病,最终导致死亡。目前,除肝移植外,缺少有效的治疗肝纤维化的手段。因此,探讨肝纤维化的发病机制、探寻可靠的药物靶点及安全有效的治疗药物颇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