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人工智能”相关记录2289条 . 查询时间(2.434 秒)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学者在利用人工智能设计靶向药物研究方面取得进展(图)
人工智能 药物 反应 分子
2024/12/9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62122025、U22A2037、62202353)等资助下,湖南大学曾湘祥教授团队、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李朋勇副教授团队,在利用人工智能设计靶向药物研究方面取得进展。相关成果以“一种通过反应性分子砌块进行合理配体生成与毒性控制的深度学习方法(A deep learning approach for rational ligand generation with to...
大连化物所发布智能化工大模型2.0
中国石化 模型 人工智能
2024/12/6
2024年11月27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在“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供需对接深度行暨石化化工行业发展推进大会”上,发布了由大连化物所低碳催化与工程研究部叶茂研究员、刘中民院士团队与相关单位合作开发的智能化工大模型2.0,将为化工行业的智能化转型提供重要支撑。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岛团队提出一种基于注意力机制和数据增强的点云3D目标检测方法(图)
数据 检测 智能
2024/11/30
2024年11月25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院智能所王智灵研究员课题组提出了一种基于注意力机制和数据增强的点云3D目标检测方法,有效提高了自动驾驶车辆对成像小目标的检测性能。该研究成果被智能交通领域国际顶级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 正式接收,并以“Early Access”的方式网络首发。
2024年11月25日,上海科技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郑杰课题组与合作者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了题为“Benchmarking Machine Learning Methods for Synthetic Lethality Prediction in Cancer”的研究论文。文章通过设计多个场景系统性比较了12种最新的机器学习方法在合成致死(Synt...
中国科学院科学家提出实时非侵入式透过散射介质光学成像方法(图)
光学成像 神经网络 应用
2024/11/27
2024年11月25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研究员司徒国海团队提出了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能够应用于自然场景的实时非侵入式透过散射介质光学成像方法(DescatterNet)。相关研究成果以Learning-based real-time imaging through dynamic scattering media为题,发表在《光:科学与应用》(Light: Science & Ap...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物所等开发出用于电池荷电状态跨域预测的新型深度学习框架(图)
电池 预测 智能
2024/11/23
2024年11月21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陈忠伟、副研究员毛治宇团队联合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冯江涛,在电池健康管理领域取得进展。该团队开发了新型的基于无监督域自适应的电池荷电状态(SOC)跨域预测框架,解决了传统方法对域间差异和目标数据标签的依赖,为电池实时SOC预估提供了新思路,有望实现电池SOC的精准跨域评估。同时,这一迁移学习框架作是该团队开发的第一代电池数字大脑PBSRD Di...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岛团队在神经网络变量选择算法方面取得新进展(图)
神经网络 光谱 检测 应用
2024/12/1
2024年11月18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院智能所光谱智能感知团队提出了一种新型基于神经网络的变量选择算法VSNN,用于光谱检测应用中非线性模型的变量选择。相关研究成果已在分析化学领域期刊Analytica Chimica Acta上发表。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岛团队提出用于遥感图像全色锐化的Pan-Mamba网络架构(图)
遥感 网络 人工智能
2024/12/1
2024年11月15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院智能所谢成军与张洁团队将 Mamba 模型引入遥感图像全色锐化领域,提出了一种名为Pan-Mamba的网络框架。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领域国际顶尖权威刊物、中科院1区Top期刊Information Fusion上。
中国科学院心理所合作研究揭示灵长类情绪脑的起源及其功能发展(图)
识别 遗传 环境
2024/11/28
面部情感识别(facial emotion recognition)是人类重要的社交技能,这一能力让我们能够迅速而准确地识别他人的基本情感,例如快乐、恐惧等。这种社交能力在自闭症谱系障碍(ASD)等社会认知障碍中常常受到严重影响。尽管面部情感识别在社交互动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但其起源至今仍不明确。
当前,以大语言模型为重要基础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正在迅猛发展,并走进人们的日常生产及生活。然而,生成式人工智能需要庞大的计算算力及硬件资源,用来支撑大模型的训练和推理。因此,围绕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硬件需求分析及其资源环境影响评估成为国际可持续发展领域重要议题和前沿挑战。其中,生成式人工智能对于电子废弃物的影响及其管理策略举措,仍未得以研究。
人工智能加速葡萄育种(图)
人工智能 葡萄 育种
2024/11/20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农业绿色发展科学与工程团队提出基于作物模型与机器学习的格网化冬小麦产量估算模型(图)
作物模型 机器学习 格网化 冬小麦 产量估算 模型 Computers and Electronics in Agriculture 遥感数据
2024/12/3
湖南怀化石油首个AI智能识别技术试点正式运行
湖南怀化 AI 智能识别技术
2024/12/5
近日,湖南怀化石油首个AI智能识别技术试点在迎丰加能站正式运行。该站利用视频监控设备,实现对工作区域及高风险作业的实时监控,对人、物、行为、环境等要素进行智能识别,自动识别人员“三违”行为、作业环境风险隐患等异常,并主动触发警报,进一步提高安全管理效能。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从数据密集型科学到机器人科学家的科学研究范式转变(图)
数据 机器人 人工智能
2024/11/6
大数据和人工智能(AI)的突破性进展正在深刻改变科学研究的范式。“相关性取代因果关系”的范式备受争议,而“数据密集型科学发现”范式逐渐成为主流。随着AI技术的持续成熟,“机器人科学家”范式正在逐步成为现实。该范式意味着AI能够自主完成科学研究的每一个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