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物理学 >>> 凝聚态物理学 >>> 固体发光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固体发光相关记录58条 . 查询时间(2.781 秒)
介尺度建模是实现固体从微观机制跨越到宏观变形的有效途径。但面向拓扑无序的非晶态固体时,如何实现该途径十分困难。近日,力学所团队基于微观物理机制,建立了非晶态固体动态变形的介尺度本构模型,实现了对非晶变形惯性的有效刻画,相关成果以“Inertia effect of deformation in amorphous solids: a dynamic mesoscale model”发表在Journ...
介尺度建模是实现固体从微观机制跨越到宏观变形的有效途径。但面向拓扑无序的非晶态固体时,如何实现该途径十分困难。2024年11月4日,力学所团队基于微观物理机制,建立了非晶态固体动态变形的介尺度本构模型,实现了对非晶变形惯性的有效刻画,相关成果以“Inertia effect of deformation in amorphous solids: a dynamic mesoscale model”...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固体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王贤龙团队以第一性原理计算为理论依据,以叠氮化钾为前驱体,基于自主研建的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装置,在常压下合成了具有类金刚石结构的高含能立方偏转聚合氮,为立方聚合氮的宏量制备提供了简单高效的方法。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科学进展》(Science Advances)上。 
传统观念中,物质被划分为气体、液体和固体。如果所有物质均可在实验上通过“冷冻”过程转化为非晶态,将证明非晶态是常规物质的第四态即非晶态是物质的基本状态之一。在非晶态物质形成的研究中,有学者提出了“所有物质都能转化为非晶态?”这一关键问题,并预测当金属的过冷度足够大时可以通过快速冷却形成非晶态。如果能够将非晶形成能力最弱的单质金属转化为稳定的非晶态,将为非晶态是物质的基本属性提供证据。 
通常而言,水在材料表面生成的冰相趋向于类似Ih冰相的六角结构,而诸如四方、五角、七角、八角等特殊结构则表征了固体表面的晶格结构对冰相生长的影响。2024年来,随着海水过滤与淡化、海洋船舶的抗冻与减阻、材料表面吸附与润湿等实际应用的需求发展,盐溶液在固液界面的冰相生长受到国内外研究者们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是,由于离子-水分子-固体表面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离子如何影响冰相生长一直是相关研究中的难题。
银河系中97%以上的恒星最终会变成白矮星。长期以来,科学家们一直认为演化为白矮星的行星已经走到了生命尽头,停止产生热量并冷却,直到其内部的致密等离子体凝聚成固态。这个从内到外凝固的冷却过程可能需要数十亿年。
2024年3月13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院固体所功能材料物理与器件研究部在 V2O3金属 -绝缘体相变的调控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 Physical Review Materials上。V2O3作为典型的强电子关联氧化物,在化学掺杂、压力和温度等作用下发生从顺磁金属(PM)相到顺磁绝缘体(PI)相和反铁磁绝缘体(AFI)相之间的转变,同时伴随着电学、磁性和光学等物性的显著改变,这种独特...
超临界CO2循环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具有高效灵活优势的新型动力循环之一,在电力调峰、新能源、船舰及航天推进等领域具有重要潜在应用。作为超临界CO2循环关键装备,高效灵活的换热器对于整个系统的高效紧凑和负荷响应速率非常重要。超临界CO2循环透平出口温度超过450 ℃,回热量约是蒸汽循环的3倍,在紧凑设计条件下热惯性不可忽略,循环负荷跟随特性受到明显制约。为解决上述问题,亟需开展换热器热惯性理论及缓和热...
日本分子科学研究所科研人员利用量子模拟技术成功再现了磁性材料内部机制,有望应用于功能材料设计等领域。量子模拟技术可以模拟固体中的电子等各种微观粒子在相互作用力驱动下的行为,在超导材料开发和物流路线优化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科研团队首先将3万个冷却到接近绝对零度的铷原子排列成0.5微米间隔的晶格状,形成人造晶体。接着将其作为磁性材料,用10皮秒的脉冲激光对其进行操作,确认在铷原子之间形成数百皮秒的...
乙炔(C2H2)和一氧化碳(CO)是制备各种化学品的重要平台化合物。电石(碳化钙,CaC2)法煤制乙炔工艺提供了将包括煤炭在内的各种固体碳(C)直接转化为乙炔和一氧化碳的方法,是乙炔化工的龙头工艺。然而,电石合成温度高(2000℃~2300℃)、废气废渣排放大,是典型的能源密集和高碳排放、高污染的大化工过程,限制了电石工业和下游乙炔化工的发展。设计和开发绿色的煤制乙炔新工艺对推动乙炔化工的可持续发...
2023年9月25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张国庆教授和张学鹏研究员团队报道了一种打破传统认知的增强分子光致发光的设计策略。该工作于9月21日以“Disorder-EnhancedCharge-Transfer-MediatedRoom-Temperature Phosphorescence in Polymer Media”为题发表于Angewandte Chemie(DOI:10.1002/anie...
韩国浦项科技大学和庆熙大学的研究团队首次阐释了“液体摩擦”电荷序列,可判明固体和液体之间发生摩擦时液体产生的静电特性。研究团队利用自建精密测量装置,通过调节固体与液体之间的摩擦运动、接触面积等物理变量,实现高效评估液体固有静电特性的目的。实验结果表明,静电现象可根据特定液体的化学成分或强或弱。当液体由较多的碳氢化合物或含有苯环化合物组成时,静电性能下降,而当液体由较多的羟基(分子结构中以-OH表示...
1948年W.Winslow发现,固体颗粒和绝缘液混合成的悬浮液,剪切强度随施加的外电场增大,称之为电流变(Electrorheological, 简称ER)效应。由于这种效应有重要应用前景,数十年来,人们做了很大努力,以求获得可实际应用的电流变材料。起初,采用介电颗粒与绝缘油混合,介电颗粒在电场中极化相互吸引导致剪切强度增大,称之为介电型电流变液。所制备的电流变液屈服强度只有几kPa,不能达到应...
剖析从流体态到具有刚性的固体态的临界阻塞转变,对探讨无处不在的无序固体的性质至关重要。通过将力学性质抽象为状态的稳定性,阻塞转变的临界性被证明在生命物质、机器学习等领域的复杂系统中普遍存在。这一转变的本质是统计物理和软物质物理的研究热点之一。
气凝胶是一种具有连续三维多孔网络结构的超轻固体材料,其独特的结构赋予其优异的热学、光学及力学等理化性质,能够对外来能量进行有效管理,在超级隔热、高效电磁屏蔽及力学防护等领域受到广泛关注。然而,气凝胶在极端环境下的多能量场耦合冲击(如高能激光)防护方面鲜有报道,且相关气凝胶材料的结构设计理念及合成机制尚不明确。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