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技术哲学”相关记录21条 . 查询时间(2.468 秒)
面向深度科技化时代的中国智慧
科技哲学研究 技术时代 技术创新
2021/8/11
进入21世纪以来,在信息通信技术、生命科技、数据与智能科技等新兴科技力量的推动下,世界进入了一个新的技术时代。单从技术形态的角度来看,当前的技术时代,显然有别于海德格尔和埃吕尔批判现代技术和技术系统时所置身的那个技术时代,可以称之为技术时代2.0。而更重要的是,在上一个技术时代置身其外的中国,无疑是这个新的技术时代的积极参与者和重要推动者,诸多创新和应用已然走到前沿甚至“无人区”。因此,当下中国科...
马克思和海德格尔的著述非常丰富,他们关于技术的哲学思考隐藏和散落在文本各处,并且常常晦暗不明。《马克思和海德格尔技术思想比较研究》一书作者剪除了各种枝蔓,挑选出最核心的内容,围绕技术思想叙事范式、技术本质观、自然观、人的本质观、自由观五大主题,建立框架,铺陈素材,展开论述,一气呵成。
技术哲学的“大问题”和“小问题” ——对米切姆“怀疑”的回应
技术哲学 卡尔·米切姆 亲技术 反技术
2022/1/19
卡尔·米切姆(Carl Mitcham)是一位真诚的学者。他的真诚不仅体现在他对他人的以诚相待,也体现在他对事业的真诚。他对“中国特色的西方技术哲学”所持的“怀疑”态度就是他真诚的体现。在其近乎反省式的关于技术哲学的思考中,米切姆通过反思自己(包括在中国)从事技术哲学的心路历程,婉转地提出了对中国技术哲学和技术伦理学研究现状的批评。他指出,一方面,中国的技术哲学和技术伦理学在学习西方的过程中,充满...
厦门大学哲学系朱菁教授发表论文被多家报刊媒体转载(图)
厦门大学哲学系 朱菁教授 发表论文
2021/7/29
厦门大学哲学系朱菁教授发表于《中国科学院院刊》2021年第1期的论文“哲学能够成为科技创新的‘助产士’吗?”,被《新华文摘》《中国科学报》等报刊以及学习强国、科学网、腾讯网和搜狐网等重要新媒体和门户网站纷纷转载和推送;此文还被遴选后翻译为英文,发表在Bulletin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中国科学院院刊》英文版)2021年第1期。此外,此文经摘编后,被用作...
为宣传和推介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成果,更好地促进优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由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遴选、编辑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优秀成果选介汇编》第一辑于近日正式出版。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殷杰教授主持完成的重点项目研究成果《语境论的社会科学哲学研究》入选。
面向深度科技化时代的中国智慧
中国传统哲学 术 道 技术时代
2021/7/29
进入21世纪以来,在信息通信技术、生命科技、数据与智能科技等新兴科技力量的推动下,世界进入了一个新的技术时代。单从技术形态的角度来看,当前的技术时代,显然有别于海德格尔和埃吕尔批判现代技术和技术系统时所置身的那个技术时代,可以称之为技术时代2.0。而更重要的是,在上一个技术时代置身其外的中国,无疑是这个新的技术时代的积极参与者和重要推动者,诸多创新和应用已然走到前沿甚至“无人区”。因此,当下中国科...
2021年5月22日,世界本原文化研究院北京中心举行了第六期学术沙龙,主题为“印刷术时代转向图像时代——《1984》与《娱乐至死》不期而遇”,特邀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尚杰主讲。来自中国社科院、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和研究机构近20位学者和研究生参加了沙龙,与会者围绕语言与图像、娱乐与专制、差异与同一等充满现实意义的学术议题展开思想交锋。
根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改革完善博士后制度的意见〉有关问题的通知》(人社部发﹝2017﹞20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设发展需要,现面向高校和社会公开招收博士后人员。
哲学何以解码技术:技术哲学的未来路向
哲学 解码技术 技术哲学
2022/1/19
习近平总书记在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时代课题是理论创新的驱动力。”面对技术时代课题,作为时代精神精华的哲学对技术的思考是其应有之义。马克思曾将技术视为一种革命性的力量,并指出,“蒸汽、电力和自动纺织机甚至是比巴尔贝斯、拉斯拜尔和布郎基诸位公民更危险万分的革命家”。当今的技术发展早已大大超越了马克思所处的时代,工业文明、信息文明等相继出现在人类对文明的表达之中。虽然技术哲学早在...
多维审思人工智能现象
人工智能 应用维度 营销维度 省察维度
2022/1/20
人工智能亦称智械、机器智能,指由人制造的机器所表现出来的智能,是作为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技术科学。人工智能从概念提出至今,尽管发展进程有起有伏,但在多重因素的助推下,其发展势头锐不可当,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与此同时,人工智能已成为各行各业流行的热门术语,与其相关的不同主体对其有不同的诠释和行为,形成了多维样态。本文通过考察人工智能相关的不同主体,对...
从跨文化视角看机器人文化现象
科幻 机器人文化 跨文化
2022/1/20
“机器人学”(Robotics)的概念,初现于1942年阿西莫夫(Isaac Asimov)的短篇科幻小说《转圈》(Runaround)中,其含义是“研究机器人的学问”。随后,此概念进入现实技术领域,成为“机器人(工程)学”,或如机器人伦理专家卡普罗(R. Capurro)所言,是“关于机器人的科学”。但机器人在成为技术现实前,早已以想象的形式存在于人的哲思与文艺创作中。比如,古希腊史诗中的青铜巨...
大卫·哈维对现代技术的反思与批判
大卫·哈维 现代技术 资本主义
2022/1/20
大卫·哈维(David Harvey)把资本主义发展轨迹解析为七个“活动层面”,即技术和组织形式、社会关系、制度和体制安排、生产和劳动过程、自然关系、日常生活和人类物种的再生产,以及世界的思想观念。其中,技术和组织形式是一个关键的“活动层面”,它的变化对社会关系、人与自然关系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也成为不断扩大资本主义活动地理规模的推动力。
喜讯: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申报科学技术史博士后流动站顺利获批
科学技术史 科学技术哲学
2019/10/22
近日,根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的《关于批准新设湖南大学哲学等33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通知》(人社部发[2019]105号)文件,马克思主义学院2019年申报的科学技术史博士后科研流动站顺利获批,也是本次该专业领域唯一获批的流动站。
“技术-人文问题”在先秦:控制与偏向
技术 方法论 先秦 人文
2022/1/21
立足于西方文化立场以及近代欧洲早期技术发展与科学诞生的社会背景,奥地利科学哲学家埃德加·齐尔塞尔(EdgarZilsel,1891—1944)率先提出他的研究论题:“学者—工匠问题”。由于齐尔塞尔的这一论题一直活跃于近代西方科技史界,人们又习惯地称之为“齐尔塞尔论题”[1] (ZilselThesis)。在齐尔塞尔看来,近代西方资本主义的兴起直接导致高级工匠与学者之间的社会互动,进而产生了西方近代...
技术与身体:对“技术具身”的现象学反思
技术 身体 现象学
2022/1/21
当我们谈论身体时,我们究竟谈论的是什么?这是一个既容易又困难的问题。在身体现象学的启示下,哲学、艺术、科学等诸领域均试图重新发现“身体”。特别地,在二十一世纪新技术革命的推动下,自然科学、心理学、哲学(包括现象学等)、政治学乃至包括绘画、建筑、舞蹈等在内的各种艺术,它们的发展使我们能够以前所未有的方式认识和体验我们的“身体”:眼镜成为视觉的一部分,手机有时比手更为重要,电影实现着我们的梦境,如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