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航空、航天科学技术”相关记录2460条 . 查询时间(2.812 秒)
润滑油打破原料国外垄断 航空基础油国产化获突破
润滑油 垄断 国产化
2025/4/21
2025年4月14日,润滑油公司顺利完成以国产烯烃生产航空润滑油基础油的工业试验,这标志着航空润滑油基础油国产化进程取得重大进展,打破了进口烯烃原料被国外长期垄断的局面,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显著增强了国内航空润滑油供应链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为国内航空工业实现自主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GPM IMERG卫星降水产品有效改善东喜马拉雅山地低估误差(图)
气候 观测 数据 卫星
2025/4/18
2025年4月16日,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地气作用与气候效应团队陈学龙研究员在《Journal of Hydrometeorology》期刊发表了题为《Reduction of the GPM IMERG Final Run underestimation in the Eastern Himalaya》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基于团队在雅鲁藏布大峡谷地区新建的雨量筒观测网数...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复杂服役条件下的微生物腐蚀机理与防护研究取得重要进展(图)
机理 代谢 航天
2025/4/21
随着海洋、能源和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快速发展,材料在复杂服役环境中的耐久性问题日益突出。微生物腐蚀(MIC)已成为威胁重大工程装备安全性和服役寿命的关键因素之一。与传统化学或电化学腐蚀不同,MIC涉及微生物代谢产物、生物膜形成及群落协同作用等多尺度和多物理场耦合过程,其机理更为复杂,防护技术成为重大挑战。因此,深入揭示复杂条件下微生物腐蚀的作用机制,开发绿色、稳定和长效的防护体系,对保障关键设施可靠运...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SDGSAT-1成果入选2025中关村论坛重大成果(图)
数据 卫星 发射
2025/4/20
2025年3月31日,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重大成果专场发布会”在京成功召开,集中发布多项重磅成果。可持续发展大数据国际研究中心(SDG中心)的首发星“可持续发展科学卫星1号(SDGSAT-1)”成功入选,这一成果彰显了SDG中心在空间观测服务可持续发展领域的突出贡献,也体现了中国在利用数字技术推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积极探索和实践。

中国科学院空天院团队利用风云三号多星组网实现全球地表温度日循环高精度监测(图)
循环 监测 卫星
2025/4/20
2025年4月1日,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空天院)联合河海大学、国家卫星气象中心等单位提出一种多类微波指数协同校正复杂地表条件影响(如冻融交替、积雪和植被覆盖等)的地表温度遥感方法,利用我国风云三号系列卫星的组网观测能力,从日内变化的维度揭示了微波地表温度相对于热红外地表温度的温差缩小和峰值滞后特征,可有效反映陆气间能量交换的土壤热惯量属性。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学者在星地量子通信领域取得进展(图)
量子 卫星 激光
2025/4/1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92476203)等资助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教授团队及其合作者在星地量子密钥分发方面取得了新进展。相关成果以“基于微纳卫星的实时量子密钥分发(Microsatellite-based real-time quantum key distribution)”为题,于2025年3月20日发表在《自然》(Nature),论文链接:https://www.nature...

中国科学院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西南站接收系统维修改造”项目通过验收(图)
系统 观测 卫星
2025/4/20
2025年3月19日,由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空天院)承担的中国科学院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西南站接收系统维修改造”项目顺利通过验收。此次工艺验收和财务验收由中国科学院科技基础能力局重大设施处组织。
中国科学院空天院科研团队量化北京城市用地和人为热对室外热舒适性的影响
遥感 卫星 应用
2025/4/20
2025年3月21日,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空天院)遥感卫星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研究员孟庆岩研究团队在城市化环境影响的定量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该团队基于气象观测站点和大气再分析数据,采用耦合城市冠层模型的天气研究与预报模型,结合时空异质性的人为热数据集和改进的人为热耦合方法,在相同条件下开展了多个敏感性模拟实验,科学量化了城市用地和人为热排放在冬季与夏季对北京近地表气候和热舒适性产生的差...

中国科学院青岛能源所提出硬脂酸甲酯选择性氢解的协同催化机理(图)
催化 机理 润滑剂
2025/4/21
硬脂醇是生产润滑剂、化妆品、表面活性剂和增塑剂的重要化工原料。制备硬脂醇的方法很多,其中直接加氢的方法因其原料范围广、收率高、环境友好等优点而备受关注。价格低廉的Cu-Zn-Al催化剂能够有效催化酯或羧酸的选择性加氢得到醇,在工业中应用广泛。然而,由于该催化剂体系化学成分复杂、制备方法各不相同,Cu物种在催化剂表面的分散机制,Cu、Zn和Al物种的相互作用机制和协同效应以及催化活性中心尚未形成共识...

2025年3月5日,由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空天院)研究员王宇牵头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微波成像月球探测与地质过程反演”启动会在北京召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信息学部常务副主任刘克、一处处长孙玲、项目主任胡杰,重大项目专家组成员清华大学教授李刚、深圳大学教授黄磊、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刘建忠、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陈杰、清华大学教授杨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授杜兰,项目依托单位...

中国科学院空天院与印度尼西亚乌达雅纳大学签署合作备忘录(图)
气候 遥感技 卫星
2025/4/20
2025年2月28日,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空天院)与印度尼西亚乌达雅纳大学签署合作备忘录。双方就合作领域、学术交流、气候变化应对等议题进行深入讨论,并达成共识。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所在窄发射绿光OLED材料与器件研究中取得突破(图)
发射 材料 器件
2025/3/6
全球数字经济的迅猛发展推动了高清显示(UHD)技术的快速进步。作为UHD技术的关键组成部分,有机电致发光显示(OLED)技术也得到了蓬勃的发展。高性能、高色纯度的窄谱带OLED材料是发展OLED技术的核心要素,必须满足特定的发光光谱和极窄的半峰宽要求,以符合UHD显示的BT.2020标准。值得注意的是,当前商业化的荧光和磷光发光体系由于半峰宽值较大,始终未能突破高清显示技术对色纯度的严苛要求。相比...

直链α-烯烃(linear alpha olefins,LAOs)是双键位于分子链端部的直链烯烃,在工业生产中通常指代C4+的长链端位烯烃。LAOs产品用途广泛,如C4–8=通常作为高密度聚乙烯、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和聚烯烃弹性体的共聚单体;C8–12=可以用润滑油基础与以及烷基苯合成等;C12–16=多用于洗涤剂、香料的生产或三次采油,C8+=的LAOs几乎完全依赖进口。以CO2为碳源,将其转化为L...

中国科学院首套航空大地电磁探测系统成功应用于高原铁路建设工程任务(图)
航空 电磁 探测 系统
2025/2/22
2025年2月19日,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研制的我国首套直升机航空大地电磁探测系统,成功应用于高原铁路建设工程,完成5000米高寒高海拔、复杂地形地貌地区的地质勘查任务,为国家重大铁路建设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撑。

2024年5月27日,“天关”卫星(EP)搭载的宽视场X射线望远镜(WXT,万星瞳)在邻近的星系——小麦哲伦云(SMC)内,捕捉到来自一对罕见天体的短暂且高能量的X射线辐射事件,并利用其搭载的后随X射线望远镜(FXT,风行天)进行定向观测,获取到源爆发期间更为详细的X射线信息。这一发现为探索大质量恒星的相互作用与演化开辟了新途径,印证了该卫星在捕捉宇宙中转瞬即逝的新型X射线源方面具有独特能力。该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