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天文学 >>> 星系与宇宙学 >>> 星系天文学 >>>
搜索结果: 61-75 共查到知识要闻 星系天文学相关记录137条 . 查询时间(0.609 秒)
2016年5月20日,智利天文学会会长Ezequiel Treister博士访问上海天文台并进行学术交流。 在上海天文台副台长沈志强的陪同下,Ezequiel Treister博士参观了位于佘山之巅的上海天文博物馆,对拥有一百多年历史的40厘米双筒折射望远镜发出赞叹。随后,他还参观了1.56米光学望远镜、天马望远镜、深空探测指挥中心,对上海天文台在天文学研究和深空探测领域取得成就表示肯定,希望将来...
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外专千人”教授瑞奈尔•斯普泽母(Rainer Spurzem)率领的、中欧科学家组成的国际团队,利用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老虎”小型GPU集群,以及德国马普计算与数据装置的高性能GPU集群,首次实现了对百万恒星组成的球状星团的多体模拟。这是迄今为止, 国际上规模最大、最为逼真的星团动力学数值模拟项目,不仅前所未有地再现了球状星团的细节观测特征,而且还为探测“暗不...
中国科学院新疆天文台脉冲星团组副研究员高志福等人通过对磁星的自转演化研究获得新突破,成果发表在国际期刊monthly notices of the royal astronomical society(MNRAS)(2016,456,55-65)上。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康熙,博士生王亮所在的中徳马普青年伙伴小组和德国马普天文所Andrea Maccio’率领的团组在星系形成的流体数值模拟研究方面取得新成果,系列文章(7篇论文)相继被英国《皇家天文学会月刊》(Monthly Notices of the Royal Astronomical Society,MNRAS)接受和发表。
作为太阳系最大的小行星,谷神星表面的一种特定矿物成分的谜题终于被揭开。近日在线发表于《自然》的一项研究称,根据这种矿物质成分,这颗矮行星可能是在太阳系外围形成的。
中国科学院新疆天文台研究员刘祥带领科研团队,从2006年起申请乌鲁木齐南山25米和德国100米射电望远镜观测时间,通过对几个经典强日变源进行4年多的监测和后续巡天,证认了活动星系核致密喷流辐射经过银河系的星际介质会散射并发生闪烁,如同夜晚星星一闪一闪的景象(恒星的光经过地球大气后会发生闪烁),且闪烁的时标在几小时到2天左右,这被称为日变源(Intraday Variability: IDV)。
图中像水母一样的发光体是一颗正在死亡的恒星的残骸,太空科学网报道称,再过几十亿年,太阳也将会呈现出类似状态。这个星云被称为“南方夜枭星云”,垂死恒星会向周围太空环境喷射气体,在此过程中,这颗垂死恒星会从中心区域开始衰减。
2015年7月15日至17日,中国天文学会2015年度卫星激光测距技术与应用研讨会在云南澄江召开。其中,国家天文台、上海天文台、紫金山天文台、长春光机所、长春人卫站、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武汉大学测绘学院、中科院测地所、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光电技术研究院、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南京大学、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浙江工业大学、中科院南京天文仪器有限公司、北京国科激光、镭宝光电...
关于超新星,人们通常知道的是,首先一颗貌似无伤大雅的恒星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突然燃烧起来,明亮程度堪比整个星系。现在,天文学家就发现了这样一颗似乎正处于大爆炸边缘的恒星。这颗代号为M31N 2008-12a的仙女座恒星早在2008年经历新星爆炸期间就已经被发现。所谓新星爆炸,是指一颗白矮星——即恒星(例如太阳)燃烧残骸——与另一颗正常恒星成对相互绕转时,较小、较稠密的白矮星从其同伴身上“偷走”氢和氦...
2015年6月15日,应上海天文台天文地球动力学研究中心邀请,西安卫星测控中心王家松研究员来台为大家作学术报告。报告题目是“二代导航分析中心产品在航天测控中的应用”。
小型椭圆星系一直是个谜。这种星系是一团没有特征、没有螺旋结构的星群,它们看起来像是一个被剥裸了的星系,仿佛一个普通的椭圆星系被移除了所有的外层恒星,只剩下中心致密的恒星核心。科学家认为,当其他更大的星系经过这些罕见的星系时,它们的重力将这些星系的外层“剥”走了。这个理论背后的事实是,这些星系往往存在于大型星系组的中心。
根据等级结构形成理论,原初密度场在引力作用下不断演化,促使暗物质聚集成团,小的结构首先形成,然后通过吸积和并合形成更大的暗晕结构。在暗晕提供的引力势阱下,重子物质坍缩其中,从而形成了最初的星系。在宇宙结构形成过程之中,星系、暗晕和周围环境会发生相互作用,因此星系的各种性质和其所在的局部环境,所在暗晕环境,以及更大尺度的潮汐场分布都存在一定的相互关系。
根据美国宇航局(NASA)开普勒太空望远镜的一项分析,星系或存在像围绕太阳系行星一样运行的巨大卫星。这种卫星被科学家认为是最有希望找到地外生命的地方,因此许多研究团队正围绕探寻首颗系外卫星的目标跃跃欲试。
很多星系知道生命最终会耗尽用来生成新恒星的气体和尘埃,但一些星系却会“早期夭折”,它们比星系演化模型表明的停止生成恒星的时间要早数亿年。天文学家仍未完全了解星系提前衰老的原因,但一项新的研究表明,星系中间存在活跃的黑洞可能是其中一个主要原因。
3D打印再现奇异星系(图)     3D打印  奇异星系       2015/1/14
去年,美国宇航局(NASA)的科学家利用银河系的一个最奇异和猛烈恒星系统(船底座海山二星)把轨道观测和陆基观测联系在一起。船底座海山二星是一个由两颗巨大的不稳定恒星组成的联星系统,每5.5年彼此绕行一周。“它是一个不稳定的恒星巨怪。”NASA位于马里兰州格林贝尔的戈达德太空飞行中心天文学家Michael Corcoran在近日举行的美国天文学协会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这个巨大的恒星系统(一颗恒星是太阳...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