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化学 酶”相关记录577条 . 查询时间(0.484 秒)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唐双焱团队在SAM依赖型甲基转移酶研究取得进展(图)
唐双焱 酶 催化 传感器
2024/11/28
O-甲基转移酶参与了许多有价值的天然产物的生物合成。但在天然产物的生物合成中,甲基转移酶的催化效率通常较低,限制了天然产物的高效合成。2024年11月1日,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唐双焱团队在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 发表题为 Designing a whole-cell biosensor applicable for S-adenosyl-l-met...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所在II型聚酮合酶研究方面获进展(图)
聚酮合酶 合成 催化
2024/11/14
2024年11月6日,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刘文课题组在《自然-合成》(Nature Synthesis)上,在线发表了题为Analysis of siderochelin biosynthesis reveals that a type II polyketide synthase catalyses diketide formation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报道了以甲基丙二酰辅酶A为羧基底物...
中国科学院植物所漆小泉研究组在稻属三萜环化酶功能多样性研究中取得新进展(图)
酶 合成 催化
2024/11/6
2,3-氧化鲨烯环化酶(OSCs)是三萜类化合物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在水稻粳稻品种中花11的基因组中共有12个OSCs基因(OsOSC1-OsOSC12)。在前期的研究中,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漆小泉研究组已经揭示了OsOSC6的催化产物为β-amyrin和α-amyrin,OsOSC11的催化产物为异乔木萜醇,粳稻品种中OsOSC7j的催化产物为帕克醇,而籼稻品种中OsOSC7i的催化产物为籼稻醇...
辽宁科技大学与芯片学院:合作开发新型非酶葡萄糖电化学传感器(图)
辽宁科大 芯片学院 非酶葡萄糖 电化学 传感器 Nanomaterials
2024/10/14
中国科学院天津工生所在亚胺还原酶催化轴手性化合物合成方面获进展(图)
酶催化 化合物合成 金属
2024/9/21
轴手性化合物是构成天然产物、金属配体、功能材料等高值化合物的重要结构单元。近年来,轴手性分子的不对称合成已成为研究热点。目前,科学人员已开发了利用卡宾催化剂和手性磷酸催化剂等多样性的轴手性化合物化学合成方法。生物催化在不对称合成轴手性化合物方面具有温和环保、高选择性等优点。因此,发展酶促合成轴手性化合物的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天津工业生物所等在亚胺还原酶催化烷基化苯丙胺对映体合成领域取得进展(图)
酶催化 合成 治疗
2024/9/21
烷基化苯丙胺及其衍生物具有重要的药物特性,在多种应用中发挥作用。这类化合物通过增加大脑中去甲肾上腺素、血清素和多巴胺的水平来起作用。其药物用途包括治疗注意力缺陷障碍(ADD)和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以及治疗创伤性脑损伤后的症状、嗜睡症和慢性疲劳综合症。目前主要通过外消旋体的动力学拆分、金属催化不对称加氢等方法获得,但存在收率低、立体选择性不高、反应条件苛刻等问题。
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所在新芳香族双加氧酶挖掘领域取得进展(图)
酶 代谢 生物合成
2024/9/21
芳香双加氧酶广泛存在于酚类化合物的代谢途径中,是芳烃化合物生物降解的重要途径。芳香氧化开环除了在代谢活动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外,在青霉酸(penicillic acid)等复杂天然产物的生物合成途径中也是普遍存在的。青霉酸具有抗肿瘤、抗菌、抗病毒等多种药理学生物活性以及植物病害防治等农业应用前景,解析其生物合成途径有利于充分挖掘和发挥其应用潜力。早期的14C同位素标记、前体饲喂等实验证明了生物合成途径...
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所在亚胺还原酶催化轴手性化合物的合成方面取得新进展(图)
酶催化 合成 金属
2024/9/21
轴手性化合物是构成天然产物、金属配体、功能材料等高值化合物的重要结构单元。2024年来轴手性分子的不对称合成已成为研究的热点领域。目前开发了利用卡宾催化剂(NHC)、手性磷酸(CPA)催化剂等多样性的轴手性化合物化学合成方法。与之相比,生物催化在不对称合成轴手性化合物方面具有温和环保、高选择性等优点,因此发展酶促合成轴手性化合物的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粮油减损与真菌毒素防控创新团队发现了赭曲霉毒素耐酸耐热降解酶及其催化机制(图)
赭曲霉 毒素 耐酸耐热 催化 降解酶 Journal of Advanced Research
2024/11/22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岛团队构建出用于癌症协同治疗的铁掺杂碳基纳米酶(图)
治疗 纳米酶 催化
2024/11/11
2024年8月27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院强磁场中心王辉研究员课题组与健康所钱俊超研究员课题组合作,依托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SHMFF),构建出一种具有催化活性的光响应性铁掺杂碳基纳米酶(FDCN),用于近红外二区(NIR-II)光热增强的化学动力学治疗。相关成果发表在国际期刊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22193073、92253305)资助下,北京大学雷晓光教授团队在天然产物的化学酶法合成领域取得进展,相关成果以“Alchivemycin A的化学酶法全合成(Chemoenzymatic total synthesis of alchivemycin A)”为题,于2024年6月25日在《自然•合成》(Nature Synthesis)上发表。论文链...
中国科学院青岛能源所发展出用于高值化学品合成的光/电-酶耦合新路径
化学品合成 光电 酶耦合
2024/8/7
太阳能是丰富、环保的清洁能源。将太阳能转变为高值化学品和燃料,利于实现社会绿色化、低碳化发展。然而,这是太阳能转化与利用研究领域的热点和难点。光/电与酶的人工-生物体系相结合,能够突破光/电催化活性和选择性的瓶颈,能够拓宽酶催化的能量供给来源,有望产生太阳能利用新方案。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发表关于纳米酶催化医学的综述文章
纳米 酶催化 医学
2024/7/22
2024年7月22日,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阎锡蕴院士团队在《自然综述-生物工程》(Nature Reviews Bioengineering)上发表了题为Designing nanozymes for in vivo applications的综述文章。该文章全面梳理了纳米酶催化医学的代表性进展,探讨了可行的体内应用设计策略,展望了纳米酶临床转化的前景与挑战。
2024年7月19日,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陈义华研究团队在Advanced Science在线发表了题为“Reprogramming of the aurantinin polyketide assembly line to synthesize auritriacids by excising an atypical enoyl-CoA hydratase domain”的研究论文,该团队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