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数学 信息科学与系统科学 物理学 化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总论 大气科学 地球物理学 地理学 地质学 水文学 海洋科学 生物学 科学技术史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理学 Fe相关记录465条 . 查询时间(0.156 秒)
2023年8月25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化石能源与应用催化研究部低碳烃综合利用及沸石催化材料研究组研究员朱向学、李秀杰团队,在低碳烷烃与CO2耦合转化催化剂设计方面取得新进展。该研究在镁铝尖晶石载体上构筑了高稳定性的单分散Fe基催化剂,并通过原位电镜和准原位穆斯堡尔谱揭示了Fe物种分别在有和无CO2参与的乙烷脱氢反应中的演变规律以及其与催化反应性能的关联。
2023年6月2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二维材料化学与能源应用研究组(508组)吴忠帅研究员团队与包信和院士团队合作,在精准限域调控配位不饱和Fe单原子催化剂方面取得新进展,开发出一种石墨烯限域的N,O对称配位不饱和的Fe单原子新材料,该材料具有超高的氧还原活性,可作为锌空气电池的正极催化剂,展示出优异的放电功率密度及稳定性。
Fe是生命必需的微量营养元素之一,缺Fe限制了很多海洋地区的初级生产力。气溶胶沉降是开放大洋表层海水中可溶性Fe的主要来源,对海洋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和初级生产力有重要影响。气溶胶Fe 可溶性的不确定性限制了数值模拟准确评估可溶性 Fe 大气沉降通量。目前尚不清楚实际气溶胶Fe可溶性的影响因素及机制,也未能定量区分一次排放和二次反应对气溶胶Fe可溶性的影响。
Fe是生命必需的微量营养元素之一,缺Fe限制了很多海洋地区的初级生产力。气溶胶沉降是开放大洋表层海水中可溶性Fe的主要来源,对海洋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和初级生产力有重要影响。气溶胶Fe 可溶性的不确定性限制了数值模拟准确评估可溶性 Fe 大气沉降通量。目前尚不清楚实际气溶胶Fe可溶性的影响因素及机制,也未能定量区分一次排放和二次反应对气溶胶Fe可溶性的影响。
如何利用简单易测的指标反映复杂的生态系统过程和功能变化一直是生态学研究的难点问题。植物功能性状是植物个体对环境变化响应的适应特征,可以指示生态系统功能变化过程。在海拔梯度带上,植物生境条件会发生明显变化,植物个体特征、群落结构和生态系统功能也随之变化。已有研究主要利用多个物种的功能性状综合表征生态系统过程和功能。然而,单一物种的功能性状是否能指示生态系统功能的变化尚不明确。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魏钟鸣团队和北京大学廖志敏团队合作利用Fe原子掺杂的二维半导体材料SnS2 (Fe-SnS2)构建的同质结,研究了在该同质结器件中存在大的不饱和磁电阻效应。Fe-SnS2是一种掺杂磁性元素的二维磁性半导体,具有非常优异的稳定性,在空气中仍能稳定保持。通过低温输运测量表明,该同质结器件表现出完全不同于原始纯SnS2材料的抗磁特性。在平行磁场(磁场平行于样品平面)下磁电阻值高达1...
以Nu Sapphire为代表的最新一代含碰撞池CC-MC-ICP-MS,配有传统MC-ICP-MS的高能通道(6kV加速电压)和基于碰撞池技术的低能通道(4kV加速电压),其中六级杆碰撞反应池使用氢气和氦气,能够有效去除各种含氩基团对41K+、40Ca+和56Fe+等造成的干扰(图1),因此可以在低分辨模式下对K、Ca及Fe同位素开展高精度分析,可有效降低样品测试含量,有利于珍贵样品和低含量样品...
微量元素铁(Fe)稳态的维持是植物生长发育和人类营养健康所必需的。植物体内铁稳态的维持需要精密且复杂的调控,其中铁信号与铁还原酶、H+-ATP酶、铁转运蛋白、小分子螯合物与Fe-螯合物复合体的转运蛋白紧密配合。早期研究揭示了非禾本科和禾本科植物采用不同的Fe吸收策略(StrategyⅠ和StrategyⅡ)。2022年来的研究进展刷新了我们对铁吸收,韧皮部运输和系统性缺Fe信号的认识。
已知的大陆地壳组成中,早前寒武纪基底占据了地壳总量的75%以上。这些早前寒武纪基底主体由一套英云闪长岩 (tonalite)、奥长花岗岩 (trondhjemite) 和花岗闪长岩 (granodiorite)为代表的岩石组合构成。江博明等(1981)根据其首字母将这一岩石组合称为“TTG岩系”。TTG岩系占据了克拉通变质基底出露面积的80%以上,是太古宙大陆地壳形成与演化的关键性地质记录。研究太...
2022年5月19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低碳烃综合利用及沸石催化材料研究组(DNL0804组)朱向学研究员和李秀杰研究员团队,与大连理工大学郭新闻教授团队、香港中文大学宋春山教授团队等合作,在低碳烷烃与CO2耦合转化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揭示了不同原料气氛下(CO2/i-C4H10摩尔比)活性相的演变规律:在优选条件下,Fe基催化剂维持在Fe3O4活性相,获得相对稳定的异丁烷—CO2耦合转...
2023年来,非贵金属氮掺杂碳基单原子催化剂(M-N-C)因其原子利用率高、结构可调性强、稳定性好等优势,在能源存储与转化、生物医学、有机催化转化等领域广泛应用。目前高温热解法仍是最为普遍采用的M-N-C催化剂制备方法,但在高温热解过程不可避免会导致金属纳米颗粒(NPs)或亚纳米团簇(NCs)的形成。在以往的研究中,这些NPs或NCs通常被视为原子利用率较低的惰性组分而被刻意去除;但在实际操作过程...
与目前商用的太赫兹源相比,自旋太赫兹源具有超宽频谱、固态稳定以及成本低廉等优点,这使其成为下一代太赫兹源的主要研究焦点。但使用自旋太赫兹源时,通常需要外加磁场使铁磁层的磁化强度饱和,才能产生太赫兹波,这制约了其应用前景。基于此,本文制备了一种基于IrMn/Fe/Pt交换偏置结构的自旋太赫兹波发生器,通过IrMn/Fe中的交换偏置场和Fe/Pt中的超快自旋流注入与逆自旋霍尔效应相结合,在无外加磁场下...
2022年1月14日,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强磁场中心关于铁基超导Fe(Te,Se)中晶格畴壁缺陷束缚态的研究取得重要进展,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知名期刊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本研究工作由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强磁场中心郝宁研究员与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张平研究员合作完成,第一作者是由郝宁研究员指导、强磁场中心联合培养的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宋锐。
通过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研究了愈创木酚在Fe(211)表面上的吸附活化行为和加氢脱氧(HDO)反应性能.讨论了Pd的掺杂和H2O*的参与对Fe催化剂活性和选择性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通过苯环水平吸附在催化剂表面的愈创木酚的稳定性高于仅通过羟基的垂直吸附构型,这有利于苯环,CAr-OCH3键和O-CH3键的活化.在Fe(211)表面上,愈创木酚通过脱甲基再加氢生成邻苯二酚在动力学上比通过脱甲氧...
团队通过导模法生长了低浓度掺杂的Fe:β-Ga2O3单晶,并经过一系列结构和光学表征技术,研究了Fe掺杂β-Ga2O3在掺杂前后晶体微观结构的变化,证明了Fe原子在替位掺杂时优先取代八面体Ga位。研究对比了退火后费米能级和Fe3+自旋总数的改变,发现退火使费米能级下移,自旋总数减半,分析认为退火增强了β-Ga2O3晶体中Fe的俘获能力。结合上述结论可以更好的理解退火后电阻率升高的机理,为Fe掺杂β...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